文章详细页面

中国男性杂志发展研究
在线阅读 收藏

“中国男性杂志发展研究”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项目负责人为陈宁,主要参与人包括杨春、刘堃和刘运峰。项目执行时间为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

1.课题/项目背景及研究目的

自1997年《时尚先生》杂志创刊以来,中国大陆地区曾出现过40多种明确以男性为服务受众的杂志。经过长达10年的市场磨合与调整,目前男性杂志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仅2008到2011年3年间,大陆地区就有10余种男性杂志陆续创刊,还有若干种电子杂志在网上热销,其发展速度令出版发行业刮目相看。“做一本男性杂志”成为当前不少杂志媒体进行市场转型、扩大经营范围的首选方向。该课题以势头正健的男性杂志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在快速拓展市场过程中的盲从性,从性别理念、图文编制、受众需求和经营方式等多个角度对男性杂志的创新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2.课题/项目开展的基本情况

该课题以当前媒体市场中活跃的30余种男性杂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杂志采编发行各环节的分析研究,探讨此类杂志存在的发展空间、发展瓶颈、产生问题的原因等,最终将研究重点落实在为中国男性杂志的良性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

目前学术界对媒体中的性别形象研究多采用静态的量化研究方法即内容分析法进行。但是,媒介产品的样态和意义并不是静止不变的,在文化产品的传播过程中,它受到传播环境、生产机制和受众反馈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该课题将综合使用制作者深度访谈、受众问卷调查、文本细读等方法,将男性杂志还原到动态的传播链条中,系统考察男性媒介形象的生成过程。

3.主要成果和研究价值

该课题最终形成学术论文4篇,均发表在CSSCI来源期刊。从出版发行实践的角度来看,该课题探讨了男性杂志如何在政府传播管理、市场经营机制和受众的性别需求之间找到适宜的平衡点,如何将公平自由的性别理念渗透到宏观的媒体经营和微观的内容制作,最终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男性媒体。从文化研究角度来看,该课题站在“男性关怀”的性别立场,揭示当前中国媒体文化中存在的男性刻板印象和性别压迫等问题,并分析这些文化特征与中国特定的政治经济语境之间的内在关联。

4.课题/项目的评价、意义和影响

21世纪以来,中国的奢侈品市场和男性时尚产业发展迅速,广告主迫切需要定位精准的男性媒体。目前来看,内地男性杂志的广告饱和度远未达到峰值,男性杂志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商机。该课题研究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同时近年来男性受众的“自我关怀”意识明显增强,男性杂志成为新富阶层确定身份归属的方式之一。但是中国男性杂志在急剧扩张市场的同时还面临一些制约因素。精准的、差异化的市场细分并没有成为男性杂志的自觉。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男性文化还没有得到彰显。该课题从性别关怀的角度尝试分析现代男性媒体文化,使之从“男权压迫”的刻板印象中解脱出来。从理论角度来看,男性文化一直作为女性主义者的批判对象,从否定的意义上加以研究。这个立论前提在很大程度上遮蔽了对男性进行文化关怀的需要。现代男性同样面临着性别文化的禁锢和压抑,甚至比歧视女性更为隐性和复杂。该课题站在“双性观照、警觉歧视”的立场,分析男性关怀的现实需求、文化样态和媒体呈现。这对中国性别理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开拓意义。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