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羽扇纶巾:华夏扇子的交往功能
在线阅读 收藏

扇子是源自华夏本土的一种沟通介质,具有举足轻重的社会学意义。在文化输出和输入过程中,扇子本身也在发生着变化。从礼仪扇、团扇到折扇,材质与形质不断改良,其被赋予了更加多元化的符号意义。当代社会,扇子作为传播介质,对传统文化的内涵既有传承也有延伸。其社会性功能包括象征权威身份、寄情、托志、附庸风雅、展示才华。它能够承载美学意义,也可以呈现政治道德。它是艺术表演的道具、社会角色的衬托、增进感情的桥梁,也是中西文化之间交流的使者。本书从沟通介质的符号建构、本土化符号意指实践功能、当代传播上的意义延续与变迁三个维度,对这一中国本土化的沟通介质进行传播学考察。

搜狐网在2018年2月13日有篇记者手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非洲情缘》,讲述昔日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非洲终点之一拉穆群岛。中国驻肯尼亚大使会在每年春节期间来到拉穆古镇,带着中华文化中有代表性的扇子、福字等礼物,看望当地居民,以促进中非友谊。扇子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在现实生活以及影视作品之中,都能看到各式造型的扇子,它们用途各异。除了纳凉扇风这种实用价值之外,通过表征系统,扇子的多重文化内涵得以形成并传播。作为一种非语言符号的信息载体,扇子通过符号表征的方式,发挥着象征性意向信息传播的作用。“表征是在我们头脑中通过语言对各种概念的意义的生产。它就是诸概念与语言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使我们既能指称‘真实’的物、人、事的世界,又确实能想象虚构的物、人、事的世界。”71229869从传播史的角度看,从古至今,人们不断赋予扇子以多元的文化象征。《红楼梦》中有40多处直接写扇子;《金瓶梅》《桃花扇》《儒林外史》《西游记》等文学作品中,对扇子也多有提及,扇子在其中发挥着不同的传播功能,推动各自剧情的发展。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