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逐渐成为保护非遗的有效手段。经过长时间的不断探索,我国在少数民族非遗数字化保护的领域内成效显著,并通过数字化保护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也存在数字化保护体制机制不健全、数据库构建不完善、传播方式单一、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等问题。本报告根据我国非遗数字化保护的具体实践,指出未来非遗的数字化保护要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非遗数据库、丰富非遗数字化保护的传播方式、加大数字化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使非遗在数字化浪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少数民族,民族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
肖远平: 肖远平,彝族,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贵州师范大学校长,国家民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主任、首席专家,研究方向为民俗学。
王伟杰: 王伟杰,博士,贵州民族大学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
刘春: 刘春,硕士,贵州民族大学党校办公室副主任,研究方向为少数民族教育。
徐小玲: 徐小玲,贵州民族大学社会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民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