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作为商业分工系统和合作生产系统的网络文学对应着不同的生产方式、目标,乃至人与人的联合方式,甚至可能通往不同的“社会”构造,然而,回到现实的网络文学生产实践,这两条道路却并非随时存在冲突和张力。正如我们之前所分析的,网站作为商业实体和内容平台的双重性质,使得这两种可能性在文学网站的层面上交织缠绕,分别构成生产基地的生存命脉和运营基础。一方面,网络空间日益失去“免费”性的世界,如果不是2003~2004年各大网站为了自身存续而发起的商业化努力,网络文学不可能获得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巨大规模,更不可能拥有积聚海量写作者、阅读者从而实现加速进化的能力;另一方面,榕树下等文学出版网站的逐渐衰微也说明,如果放弃对类型化阅读需求的关注,放弃作为类型创作平台的定位,仅仅利用网络来挖掘新作者资源,投入传统出版市场,那么,即使抱持着同样热切的商业化愿望,也极有可能面临内容的日渐枯竭,从而丧失继续发展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