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社会主义国家政府职能分析:马克思主义政府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在线阅读 收藏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当时,由于工业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在欧洲各国迅猛发展,并迅速由工场手工业过渡到机器大工业阶段。这一方面导致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同时也导致了欧洲社会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当时资本主义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阶级压迫特别深重,社会矛盾非常尖锐。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社会基本矛盾的科学分析,认识到社会发展的规律,对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前景加以展望。马克思的国家理论是马克思政治学说中的核心内容,马克思、恩格斯对于国家的性质、国家的起源和国家的功能都有过精辟的论述。就其学说的整体而言,马克思论述的核心在于阐明国家的阶级性,揭示资产阶级国家的基本矛盾,为无产阶级革命指明方向。马克思对于国家理论的阐述,既有早期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为代表的纯粹政治哲学层面的探讨,又有中后期针对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的有针对性的政治论述。就其形式而言,马克思对国家理论没有如“资本论”那样的完整论述,尽管其论述的逻辑是清晰的,但其国家理论论述比较分散,而且在其中后期的政论文中更多地强调了阶级斗争。长期以来,在苏联和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的理论界,对这一理论的理解一直存在偏差。马克思国家理论往往被简化为阶级斗争理论。国家的本质和职能被简化为阶级统治和阶级镇压。无疑,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马克思国家理论的重要内容,但它还不是马克思国家理论的全部。实际上,强调国家的阶级性只是马克思国家理论的一个方面,马克思从来没有忽视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更为重要的是,近年来,随着对马克思早期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为代表的政治哲学著作的深入研究,人们对马克思国家理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特别是对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上有了更深入的把握。马克思国家理论的核心,是与其唯物史观的观点联系在一起的,那就是,国家是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作用是与整个社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在这个唯物史观的背景下,才能更深入理解马克思国家学说的具体内容,比如关于国家的阶级统治职能、关于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以及国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等等。这些方面内容的深入挖掘对于完整全面理解马克思的国家理论以及指导社会主义的实践,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在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上,国家是从属的东西,社会则是决定性的因素。社会决定国家,国家服从于社会,并要服务于社会;国家职能的确定、作用的发挥、目标的实现,都必须与社会的需要相一致。这也说明,国家职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着的。实践证明,正确认识和分析国家职能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所遇到的许多挫折,与没有清楚地认识社会主义国家职能有关。在革命胜利以后,中国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已经不存在根本对立的阶级和阶级斗争,各种矛盾都是人民内部矛盾,因此,国家的军事职能、镇压职能已不是其主要职能。而我们当时仍然以阶级斗争为纲,结果使社会经济发展严重失衡,整个社会的发展遭到重大挫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邓小平的领导下,坚决放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指出当前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因此,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使我国经济突飞猛进,人民生活得到很大改善和提高。由此可见,只有正确认识和分析国家职能,才能使整个社会不断得到发展,使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

政府是国家权力的执行者,本文以政府职能为核心,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在这个问题上的基本观点,以及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党的领导人对于政府职能认识的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来源于实践,也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虽然马克思对人类历史发展的方向有自己的预测,但历史的发展又往往出人意料。社会主义革命并不像马克思、恩格斯所预想的那样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取得胜利,而是首先在不发达的俄国和东欧国家继而在中国取得成功;资本主义世界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又有了新情况、新问题,资产阶级国家的统治形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情况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社会主义国家也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和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共同发展。就社会主义国家而言,在革命成功之后,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仅仅是第一步,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依然曲折和漫长。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对社会主义未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有关作为国家权力执行者的政府职能的界定,也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的问题。而对于新的实践的科学总结,是发展马克思主义国家和政府理论的必要环节。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