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南宁五象新区打造国家级新区研究总结
在线阅读 收藏

五象新区拥有通往东盟国家便捷的海陆通道,且紧邻南宁吴圩国际机场,对外开放条件优越,是我国与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五象新区位于泛北部湾、泛珠三角和大西南三大经济圈的接合部,与北部湾港口城市钦州市接壤,是北部湾经济区的核心区域、珠江-西江经济带的战略节点,在深化与东盟开放合作中具有突出地位和优势。在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建设与完善中,南宁的区位优势更加明显,五象新区打造成为国家级新区更具发展潜力,但在创建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从18个国家级新区的建设经验可以看出,国家级新区建设只有具备战略眼光,充分把握自身区位、资源、要素等优势条件,积极发掘自身比较优势,才能在新区建设上不断突破并取得成效。同时,新区与新区所在城市应充分协调,国家级新区建设在用地、资金、要素等方面应得到有力支持。国家级新区与周边省份要加强区域合作,充分体现国家级新区的战略定位,充分发挥服务于周边省份发展的战略作用。五象新区创建国家级新区要服务于广西乃至大西南和泛珠江区域发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走对外开放道路,加强与东盟国家合作,积极打造“南宁渠道”。

(2)从指标数据的可得性来看,目标设定的指标数据归属统计口径,理论上数据是可得的,然而从五象新区现有行政部门的设置来看,由于统计部门尚未设立,因此在目标设置的初期,获得统计数据略有难度。从目标设置的增长速度来看,五象新区增长速度快于自治区平均水平,符合国家级新区引领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增强经济发展活力的定位,具有很强的可实现性,当然也不排除非人为特殊因素的存在而造成的影响。

(3)要加强五象新区产业布局统筹规划和科学引导,促进产业集群和全产业链整体发展。按照广西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中国(北部湾)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要求,加快建设总部基地金融街、中国-东盟国际物流基地、南宁综合保税区、吴圩空港经济区等重点片区,加快总部经济、保税物流、临空物流、服务外包、文化旅游体育等产业集群发展。推进建立中国-东盟股权转让市场、东盟大宗商品离岸交易中心、中国-东盟经贸服务平台、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等,深化与东盟国家在金融、经贸、物流、信息等领域的合作,打造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集聚中心。

(4)五象新区在推进体制创新的同时,应通过机制创新把发展方向、关键重点和主观努力有机统一起来,树立“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的理念,将五象新区真正打造成为国家级新区。开放是新区建设的根本出路,五象新区开放发展要按照自治区“四维支撑、四沿联动”的开放合作布局要求,大力实施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发展战略,突出平台支撑、产业支撑,不断提升“南宁渠道”的五象影响力。

(5)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传统优势弱化、新的优势和新的动能尚未形成的背景下,五象新区建设国家级新区的环境和条件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就要求五象新区建设要有新的举措、新的模式。建设中国-东盟(五象)书城、打造大型文化消费综合体、提升文化供给能力、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是提升五象新区建设品质和南宁城市文化底蕴的关键。

(6)国家级新区的建设发展离不开产业的培育,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四川天府新区等国家级新区的建设发展过程都说明了这一点。国家级新区在建设发展过程中,要始终将产业的培育壮大作为实现新区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抓手,大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努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新区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力度,打造一批专业特色明显、集聚效应显著的现代产业集群,为新区综合实力的不断上升提供核心动力。

(7)要素保障水平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体现,国家级新区建设重在完善要素保障。在用地指标上,应加强协调,强化国家级新区用地保障。在资金保障上,应完善金融服务体系,防范规避金融风险,整合利用传统金融机构和互联网金融,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融资服务。在人才引培上,重点引进和培育国际高端人才、行业领军人物、专业技术人才、优秀企业家和先进企业管理者,改善人才待遇条件,既要“引得来”,又要“留得住”,加强后续人才建设,形成人才队伍梯队。通过加强三大要素的保障能力建设,改善创新创业环境,形成推动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强大后劲。作为首个国家级新区,上海浦东新区在产业发展方面着重打造国际金融中心,将金融服务作为重要的产业支撑,而随着金融危机的到来及其产生的后续影响,世界各国对制造业的发展更为关注。南宁市要成功创建国家级新区,必须突出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尤其要重视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着力营造宜居、宜业的产业发展环境。

(8)从无锡新区、青岛高科园管理体制机制的变迁历程来看,在高新区创建初期,由于区域范围较小、管理职能较为单一,很多高新区采取了政府派出机构的管委会模式,这种相对独立、封闭的模式有着较高的管理效率,有力地推动了高新区的快速发展。但随着高新区的扩容,这种简约型的管委会模式逐渐出现了不相适应性,尤其是在资源整合、事务协调、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无法满足新的要求,与行政区之间的关系也变得复杂。为了理顺两者的关系,破解发展困局,很多地方选择“区政合一”的路径,希望通过这种模式,一方面赋予高新区行政管理权力,强化高新区综合管理和社会发展的功能;另一方面赋予行政区优惠政策和灵活体制,促进本地经济快速发展。但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不少地方“区政合一”中的“一”并没有完全到位,“区政”的相互干扰、无所适从却较为明显。从五象新区的实际来看,在推进五象新区建设成为国家级新区的过程中,“区政合一”是可以采取的经验,但是在“区政合一”过程中要注意对权力的监督和管理,防止权力垄断或者涣散。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