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国家工业化的发展战略是利用工农业高额的投资率,优先发展资本密集型的重工业项目,即“苏联模式”。但当时我国还是一个工业基础薄弱、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因此,工业化所需资金主要来源于农副业。对手工业而言,一方面,需要积极提高产量,以适应并满足农业生产和城乡人民日常生产生活所需;另一方面,又要对部分行业进行技术改造,逐步向国营工厂发展,这也是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但是,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使手工业生产资料发生短缺,阻碍了手工业渐进式的发展,加之生产关系、组织结构等方面的问题,手工业生产中的困难加剧,致使其在改造高潮后长期陷入停滞徘徊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