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孔子的《论语》和保罗的《加拉太书》为例,儒家与基督教的相遇首先是不同身份意识的相遇。对孔子来说,保罗是诸夏之外的夷狄;而对于保罗来说,孔子是犹太人之外的外邦人。在诸夏与夷狄、犹太人与外邦人的对立中,孔子和保罗都在各自的理论框架中为后二者预留了位置,以开放的姿态积极吸纳之。在夷狄与外邦人的相遇中,儒家与基督教这两个强势的文明主体应该跨越地域、语言、民族、文化和神学等差异,开启有效的对话,从而增加彼此间的理解与同情,丰富各自的意义,助益于现代中国和当代世界。
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师科研卷,哲学研究,马克思理论
花威: 作者为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