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明清时期澳门设计艺术
在线阅读 收藏

澳门朴实而安逸的渔民生活终于在16世纪初期被打破了。1498年(明弘治十一年),葡萄牙人华士古·达·迦马(通常译为“瓦斯科·达·迦马”,本书统称“华士古·达·伽马”)远航东方,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加尔各答,从此,欧亚海上交通线路开始繁忙。16世纪初,葡萄牙人占领了印度的果阿和马来半岛的马六甲,然后继续向东推进,来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1514年(明正德九年),葡萄牙人欧维士首航中国,曾达到广东屯门,由于中国禁令未能登陆。此后,葡萄牙人曾多次以货物交易为理由,非法建立据点,但均被明军摧毁。1553年(明嘉靖三十二年),葡萄牙人趁着明朝海禁松弛之际,以“晾晒水浸货物”为理由,请求上岸居住。1557年(明嘉靖三十六年),葡萄牙人获许在澳门半岛定居。鸦片战争之后,葡萄牙趁着清政府在世界格局中处于劣势之际,利用种种手段,于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12月,与清政府签署《中葡和好通商条约》,其核心内容是中国允许葡萄牙永驻并管理澳门。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4月,由李鸿章为全权大臣与葡萄牙使臣互换条约,从此至1999年,澳门成为葡萄牙的管治地区。

16~19世纪初,也就是从16世纪至鸦片战争之前,在澳门逐渐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社会体制和社会生活,中葡文化相互尊重、和平共存的文化形态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在这种政治、文化背景下,最能反映澳门人生活方式、体现澳门东西方文化交融的设计艺术出现了繁荣。本章主要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讲述澳门由一个渔村变为葡萄牙“永久管理”地区的简要过程;分析以“共存为主,融合为辅”为特征的澳门文化;介绍明清时期,尤其是清朝时期,澳门设计艺术在平面、产品、环境等领域的发展与成就,以及由此折射出来的澳门文化“多元、包容、开放、求和”的深层含义和澳门人生活方式的体现。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