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推动中等收入群体均衡发展论析
在线阅读 收藏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逐步形成橄榄形分配格局”。2016年5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上强调:“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是转方式调结构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又多次提到“中等收入群体”,并且指出从2020年到2035年,要使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2018年3月5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指出,在过去五年中,我们已经“形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这些成就的取得,与我们党和国家这些年来对这一问题的高度重视密切相关。可以看出,推动中等收入群体的持续发展与扩大,将是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内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是实现社会结构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对于中等收入群体,在国际上主要存在两种测量方式:绝对标准模式和相对标准模式。相对标准模式以收入分布的中位数来确定中等收入群体;而绝对标准模式基于维持一定生活水平所需要的收入数量来确定中等收入群体。为了统计和研究的客观可比性,研究者通常采用绝对标准模式。绝对标准模式最早是由世界银行经济学家布兰科·米兰诺维克和什洛莫·伊茨哈克提出的,通常以世界银行贫困线为参照系,认为日人均收入(或支出)2美元以下是贫困人口,2~9美元是低收入群体,10~100美元(有不同学者提出10~50美元、10~60美元、10~80美元等标准)是中等收入群体,100美元以上是高收入群体。参照这样一个国际标准,并按美元与人民币6.6汇率转换,我国年收入24000~240000元人民币(下同)为中等收入的下限和上限。27717372018年3月5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指出,在过去五年中,我们已经“形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可以看出,我们在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方面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论断是我们党在充分总结改革开放发展成就的基础上,面对国家未来的发展宏图而提出来的,对国家未来的发展和重大问题的解决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现实工作中,我们应该冷静观察认真思考,透过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找出不均衡不充分发展的关键点,使相应的社会问题不断得到圆满解决。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