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和政策在各个领域和层次的实践中大量引入,由不同经济学说构成的“思想市场”变得更加具有竞争性。这导致在我国理论、政策、意识形态和实践活动中长期占据指导地位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受到了较大的冲击,甚至在一段时期内出现了边缘化的趋势。对此,人们往往把原因归结为外部环境的变化。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然导致反映市场经济关系的理论和意识形态兴起。市场主体及其利益的多元化也必然导致经济思想的多元化。然而,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自身的发展变化完全归因于外部环境的变化是一种回避问题的态度,因为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指导地位不可能仅仅是出于外部环境的需要而不是其本身所具有的科学性。如果马克思的经济理论是真正科学的理论,并且能够得到深入地和创造性地研究,那么即便在多元化的“思想市场”上,它也不会丧失竞争力,更不会因为市场经济的实践而被取消或者被西方经济学替代。所以,当前维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地位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其理论的科学意义。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特别是受到过去一段时期内的教条主义影响,无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本身还是社会主义实践都被设置了许多错误的界限和障碍,以至于在相当一个时期内,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存在着不发达和欠发展的状况。这种状况直到今天还影响着人们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基本认识,其中比较突出的有:不是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首先当成科学的理论来看待,而是注重其改造社会的工具主义价值;不是把《资本论》当成“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的分析著作,而是把它与批判资本主义直接画等号。如此一来,《资本论》的副标题“政治经济学批判”所具有的理论革命性就被降低为一种价值判断和道德批判,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等则被简化为维护无产阶级利益的意识形态。由于此类认识偏误,在一段时期内,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后,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过时的学说,不具有当代价值,不如与市场和资本具有天然“亲和力”的西方经济学那样具有实用性和建设性。
如果马克思的经济理论是真正科学的,并且可以对其进行深入的和创造性的研究,那么即便在多元化的“思想市场”上,它也不会丧失竞争力,不会被替代或取消。所以我们必须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状况内部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在于它的不发达和欠发展。受过去的教条主义和“苏联范式”影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自身设置了许多错误的界限和障碍,以至于不论是批评者还是捍卫者,都存在许多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僵化的和错误的认识。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如,把马克思的经济理论看成是为其社会理想服务的工具,把他的理论的革命性等同于政治斗争的革命性,把他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批判理解为一种价值判断和道德批判,把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理解为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如此一来,在我们进行经济建设和改革的阶段,特别是在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情况下,这样一套学说自然不如“亲市场”和“亲资本”的西方经济学那样具有实用性和建设性。这种狭隘的错误的理解事实上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巨大障碍。
为了阐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当代价值,本书围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性质,分别就其独特性、科学性、有用性和开放性等问题进行论述,同时也说明它与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