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西部乡村处境:现实村落“终结”与人文村落兴起
在线阅读 收藏

西部符号和符号化西部,是西部他者化和西部“自致角色”“先赋角色”的两个典型结果,其原因自然来自多方面,但主要推动因素大致说来,其实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在经济相对欠发达、社会治理相对滞后、文化相对偏传统的历史和现实前提下,出于身份认同上的异常焦虑感和价值认同上的强烈错位感考虑,再加上全球化这样一个粗糙思维方式的反复渗透,把“中国西部”与“中国传统经验”、“中国传统文化”画等号,便成了多数研究者冥冥当中的一个自然推论。古典西部话语和民间民俗文化话语、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话语,也就理所当然地充当了当前西部人文的主要逻辑框架。如此一来,当前政治经济学和社会学话语中的西部,在此研究惯性中反而成了名副其实的“死角”。或者说,曾经无数次用于建构西部人文形象的西部古典文献、民间民俗文化和少数民族宗教信仰叙事,当它们共同遭遇前所未有的社会巨变、时代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后,实际上已经不是原来的模样了。这就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简而言之,以今日眼光来审视,如果我们模仿摄影术语,若把镜头再推得近一些,来个特写,显而易见,上一章已经述及但展开还不充分的地方,就有必要在这里继续进一步讨论。

它们是扭结在现实村落“终结”而人文村落兴起这一总标题下的一系列小问题,比如西部大开发与农村文化共同体瓦解,生态移民与“村落终结”,传统文化热与普遍的政治疏离感等。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