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中国社会政策支出的增长与公共财政的结构性转型
在线阅读 收藏

社会政策支出的水平和结构,一方面呈现出一个国家社会民生事业的发展水平,另一方面也折射出这个国家政府的施政理念。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公共财政中用于社会民生领域的支出,无论是从水平还是从结构上看,都处于偏低的格局。但是,这一格局自2005年以来尤其是在2013年之后出现了实质性的改变,即中国社会政策支出占GDP的比重及其在公共支出中的份额,都出现了明显的提升。由此,中国公共财政正在发生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结构性转型,体现出中国政府的发展战略正从单方面注重经济增长向重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方向上转变。中国公共财政的结构性转型,在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大背景下,显得尤为及时且弥足珍贵。30多年来,中国的高速经济增长已经堪称发展主义的典例。但中国的发展主义仅仅是一种经济发展主义,缺少社会发展主义的要素。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亟待社会政策变革,其方向是重建一个适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福利国家。正如不计其数国际文献所论证的,福利国家或社会保护的建设并不一定与市场化建设相悖,也不一定会有损于市场运行的效率。正如市场机制本身有多样性之外,福利国家与社会保护的制度结构也有多样性。实施“积极的社会政策”,建设一个发展型福利国家,完善社会保护体系,使之成为市场机制运行的社会性基础设施,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制度性基础。当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中国公共财政的结构性转型能否坚持下去,中国市场机制的社会性基础设施能否进一步夯实,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能否成功的关键影响要素之一。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