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关注中国社会心态动向,满足民众美好生活需要——2019年民众美好生活需要调查报告
在线阅读 收藏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带来了阶层分化、贫富差距等问题,也带来了社会不公,社会治理必须重视这些社会心态问题,而这些问题需要通过社会治理来解决。

民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程度可以用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的方法来测度和评价,但民众对美好生活需要满足状况的评价常常是主观的,而这一主观评价往往更为重要,因此,通过研究社会心态来了解民众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状况及其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民众美好生活需要是一种特定的需要。需要是重要的心理学概念,心理学对其有着广泛的研究和丰富的理论,需要也是社会心态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我们把美好生活需要作为一种社会心态来研究。本研究将了解民众美好生活需要结构、民众向往的美好生活,以及对美好生活现状的评价,并分析影响满足民众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因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这一论断说明,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与社会公平正义、有效社会治理、良好社会秩序,以及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都密切相关。本研究将通过十多年来社会心态指标,如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公平感、生活压力等的变化,来分析美好生活需要的影响因素和变化趋势。

本报告使用的数据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2019年美好生活需要调查数据、2018年获得感调查数据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历年数据等。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