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服务业改革开放是一个探索、创新和开拓的过程。经过30年的发展,到目前已经建立了统一健全的货币制度,形成了功能齐备的金融组织体系,构建了竞争有序的金融市场,形成了灵活高效的金融调控、明确规范的金融监管体系,实现了面向世界的金融开放。未来金融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不应该再摸着石头过河,而是要注重改革的稳健性和前瞻性,在对改革后果及潜在影响进行充分思考与论证的基础上推动金融发展,建设一个更加发达的金融服务业和更加成熟的金融体制。
服务业,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中国,1978~2008
王朝阳: 江苏连云港人,经济学博士、博士后,2002年、2004年和2007年先后获得山东大学经济学学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原财贸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财贸经济》编辑部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生导师。近年来,在《世界经济》《经济学动态》《经济管理》《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等期刊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累计完成研究报告百余篇,译著(合译)《国际经济学》《服务业的生产率、创新与知识》等,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项目等课题。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宏观经济与金融体制改革、金融服务业发展、金融中心建设、服务经济理论与政策等。
刘东民: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国际金融室主任。本科及硕士就读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和技术经济与能源系统分析研究所,获工学学士学位和管理学硕士学位,后转学金融,获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系金融学博士学位。主持和承担中央及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课题30余项,多项政策建议得到中央和地方政府批复和采纳,是财政部亚投行内部咨询专家。在《世界经济与政治》《国际经济评论》《财贸经济》等权威与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2016年获得中国新兴经济体研究会论文三等奖。
何德旭: 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财经大学和国家信息中心博士后研究人员。兼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财政学会常务理事兼学术委员,中国农村金融学会副会长、中国现代金融学会常务理事兼学术委员、中国成本研究会会长。曾赴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和南加利福尼亚大学访问,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选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国内权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重大课题十余项。出版和发表成果逾二百部(篇),多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奖。主要研究方向为金融制度、货币政策、金融创新、金融安全、资本市场、公司融资、数字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