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大流行作为最大的黑天鹅事件,对社会各行业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北京文化几乎全领域、全行业都受到疫情波及,文化产业、文化旅游等在上半年同比下降明显,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的文化活动、基建工程、项目运营、转轨改制等进度缓慢甚至停滞,在这种情形下,北京市及时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稳定了局势,将疫情对文化发展带来的影响降至最低。随着下半年疫情得到有效防控,社会各领域都按下了“复苏键”,文化发展也迎来强劲反弹,公共文化场馆限流开放,文化产业各要素顺畅流通,文化活动逐步回温,文化项目、文化基建开始重启,体制机制改革的步伐加快。由于政策扶持干预和市场需求反弹双重因素作用,文化行业全年总体呈现局部收缩、整体微增的发展态势。
本报告针对北京文化未来发展的主要预测与建议如下。北京各区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差距明显,随着北京城市转型发展和产业布局调整,可以预测“十四五”时期,北京各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格局将是通州区、石景山区东西两翼齐飞,海淀区、朝阳区双峰并峙,东城区、西城区、丰台区整体比重稳中略降,近郊远郊仍是文化产业发展洼地,但怀柔区将形成文化产业新的增长极。2020年北京文化产业在内容生产领域逆势上扬,而内容生产一直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相对于渠道、终端等领域的下降趋势,文化产业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结构调整,蓄积了新一轮增长的势能,未来一两年如果政策和市场平稳运行,文化产业应该能迎来较大幅度的增长。应充分把握北京全国文化中心与科技创新中心两个定位的关系,文化相关产业要稳定地产生增量,最关键的是与科技融合,发展包括数字文化在内的新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