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教师专业发展概论》一书在广泛参考国内外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基础上,依次对华文教师的专业素质结构、专业发展的阶段、影响因素、模式、途径和制度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在建构华文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框架方面做了初步尝试。第一,提出华文教师素质结构包括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情意三个维度。其中专业知识包括通识性知识、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专业能力包括教育能力、教学能力、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和发展能力;专业情意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情操、价值观念和人格魅力。第二,将华文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划分为准教师阶段、新手阶段、熟手阶段、能手阶段和专家阶段,这五个阶段依次对应准教师、新教师、合格教师、优秀教师和卓越教师等称号。第三,探讨了影响华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指出华文教师在入职前主要受个人环境因素影响,包括家庭因素、积极的关键事件、个人性情、个人兴趣与爱好、重要他人、生命阶段六个方面,在入职后主要受到组织环境因素影响,包括学校规章制度、管理风格、公共信任、社会期望、专业组织五个方面。第四,根据华文教师专业发展之“活动场域”的变化,提出华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大学本位模式、大中小学相结合模式和校本模式三大模式。第五,指出当前华文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具有三种取向:知识—理智取向的发展途径主要包括参与培训和接受学历教育;实践—反思取向的发展途径以教师个人反思和课堂观察为主;合作—生态取向的发展途径主要体现为教师学习共同体和师徒结对。第六,对华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化建设进行了总结和建构,指出《华文教师证书》制度是一种教师能力认证制度而非资格认证制度,还提出时机成熟时应建立全球华文教师教育机构认证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