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称为东西方文明十字路口的巴尔干地区,几个世纪以来一直保留着塞尔维亚以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各民族的身份认同。作为民族身份认同的一个重要载体,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社群不断对环境做出反应的结果,它在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不断发展并同时赋予社群身份认同感和传承意识。本文介绍了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塞尔维亚家庭守护神节、传统民间科罗舞、古斯勒弹唱和兹拉库萨村手轮陶器制作四个项目;进而介绍了塞尔维亚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以及塞尔维亚政府在各层级上与其他组织或国家关于文化遗产的各种合作;最后在现有基础上提出塞尔维亚政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应继续推进立法和各层级合作;与旅游相结合,促成文化旅游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双轮驱动;提高本地居民和国外侨民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从而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本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