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序二
在线阅读

2012年5月

');" class="a2">收藏

姜增伟204678

中国既是农产品生产大国,也是消费大国。农产品流通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我国农产品流通特别是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十分薄弱:一是市场供求信息传导滞后引发生产盲目性大,农产品供给大幅度波动,“买难”、“卖难”交替出现;二是收购环节组织化程度低,通过合作社或“农超对接”的产品比重很小,农民没有价格话语权;三是产地仓储和预冷设施严重不足,农产品上市时间难以控制,源头调控能力很低;四是燃油等物流成本高,冷链运输率低,损耗浪费远高于国际水平;五是各类市场收费名目繁多,层层加价现象严重。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产品流通工作,近年来多次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仅2011年就先后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办发〔2011〕38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11〕59号)等重要文件。中央领导同志还多次视察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连锁超市,深入调查研究,进行具体指导。商务部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科技部等部门,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结合各自职能,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我国农产品流通已经迈上了新的台阶。

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大力发展现代农产品流通,不仅有利于促进“三农”发展、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而且有利于扩大消费、促进内需、稳定价格,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政府、产业、研究机构共同努力,协同配合,群策群力,携手合作。

作为一家长期关注农产品流通的研究机构,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流通研究院运用产业经济学的分析工具,深入研究农产品流通的实践,提出了“生产性服务业主导的三节点模式”农产品流通产业结构框架,主张确立生产性服务业的主导地位,通过增强生产要素投入,逐步完善功能,促进整个农产品流通产业结构合理化。同时,将农产品流通渠道优化为“包装场、配送中心、零售店”三个节点,发展农产品包装加工、物流配送、批发市场和零售等大型企业,带动亿万农民和广大专业合作社组织,形成农产品流通产业组织的创新模式。

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不平衡,农产品流通的模式也应当多样化。希望全国各地从事农产品流通的政府部门、企业、研究机构和学者,都来关注农产品流通,研究农产品流通,推进农产品流通,为中国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付出努力、流出汗水、作出贡献!

2012年5月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