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文化中心建设的文化和旅游融合路径
在线阅读 收藏

2020年4月9日,《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在北京发布。北京按照“四个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大力传承和弘扬首都文化,不断推动北京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首都作为国家文化中心的示范作用。北京文化中心建设以及文化和旅游融合取得了新成绩,主要表现在文化产业规模持续增长、结构持续优化、质量持续提升和韧性持续增强等方面。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新活力持续释放,发展动能更足。文化民生精品工程大量呈现,北京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日益增加。北京文化中心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同样面临着诸多问题。一是文化“僵化”,文物表达方式单一,缺乏活力。知名的文化品牌挖掘开发不足,文化核心IP亟待打造。二是文化和旅游创新乏力、创意枯竭,产品与服务同质化严重,对游客的吸引力不足,不能满足不同层次观众的需求。三是文化和旅游企业的价值共创理念不强,对游客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参与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引导力不足,北京文化和旅游融合“共创共享”的多元合作与协同机制尚未形成。四是文化和旅游传播手段单一,互联网新媒体思维运用尚不充分。五是公共基础文化设施尚未健全,北京与上海、巴黎相比,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影剧院数量最少,表明了北京城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足。针对北京市文化中心建设存在的五方面问题,本文认为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背景下,北京市文化和旅游融合应走向市场驱动,建立完善的文化遗产保护的旅游活化机制、文化市场的旅游推拉机制、文化价值的旅游共创机制、文化推广的旅游传播机制。建设全国文化中心,应充分利用四大文化和旅游融合机制,一方面增强全球文化影响力与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强化全国文化产业要素调配和枢纽的功能角色,进而有助于建设文化强国。北京建设文化中心需要政府引导,强化政府在文化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市场监管与公共服务上的作用,同时坚持市场主导,创建北京市场驱动的文化和旅游融合体制机制,让市场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强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力量。在政府与市场的合力下推动文化旅游发展,实现北京市文化和旅游的有机融合。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