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共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主要成效、挑战与建议
在线阅读 收藏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滋养了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改革开放以来,长江流域经济社会迅猛发展,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谋划,部署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全面推进。2014年,《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把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首要位置;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于重庆主持召开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2021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正式实施。“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同处长江上游,山同脉、水同源,大气、水、土壤环境相互影响,尤其是两地水系发达,河流湖泊相连相通,流域面积为50平方公里以上的跨界河流多达81条、长度累计超过1万公里,是休戚与共的生态共同体,在长江流域的生态安全中占有重要战略地位。总的来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自然资源、水能资源、矿产资源丰富的生态沃土。同时,长江在该地区流经山地生态脆弱区、城镇人口稠密区和工业集聚区,各类生态环境风险叠加交织,生态治理点散、面广、量大,因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抓手,携手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探索绿色转型发展新路径,在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中发挥示范作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格局。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