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数字数据技术的深度发展,人类社会正在由工业时代向数字时代转变,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各个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与变革,“诉讼数字化”亦是现代诉讼发展的必然表现。对此,党中央印发的《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中明确提出“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成果同司法工作深度融合,完善‘互联网+诉讼’模式,加强诉讼服务设施建设,全面建设集约高效、多元解纷、便民利民、智慧精准、开放互动、交融共享的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2021年6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最高法)发布了《人民法院在线诉讼规则》(以下简称《规则》),这是首部指导全国所有法院开展在线诉讼工作的司法解释,代表着我国在线诉讼制度已由原先的个别法院试点转向了全国法院的普遍推行,这是数字时代下诉讼制度的深化改革。然而,该制度的推进与完善仍面临着理论与实践层面的困境,须认真对待在线诉讼制度的定位与完善,实现从数字技术的诉讼运用到诉讼制度现代化的变革,回应人民群众对数字时代新司法的现实所需。
信息产业,产业发展,数字经济,法制建设,高质量发展
陈兵: 法学博士,南开大学竞争法研究中心主任,南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司法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南开大学百名青年学科带头人,天津市“海河英才计划”引进领军人才,天津市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南开大学“竞争治理技术科技创新实验室”主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审鉴定专家,全国研究生教育评估监测专家库专家,兼任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南开大学数字经济交叉科学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数据治理法治化、人工智能法治以及竞争法治现代化等。先后赴中国香港、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韩国等高校学习工作。在中英韩文刊物上发表论文两百余篇,CSSCI收录百余篇,完成十余篇咨政报告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教育部等单位采纳采用,出版独著《自由与秩序——互联网经济法治精神》《数字经济时代法治观澜》《新基建与数据治理法治化》等。主持或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咨询课题、天津市教委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天津市科技计划智库项目(软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中青年项目、韩国高等教育财团国际学者交流资助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及特别资助项目、国际交流计划派出项目(首尔国立大学博士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