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20条具体举措,积极为中小微企业发展营造公平竞争、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中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加大对中小微企业支持力度,激发企业活力和发展动力,对于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次《指导意见》从营造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加强中小微企业产权的司法保护、助力缓解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高效办理拖欠中小微企业债务的案件、有效发挥对中小微企业的挽救功能及最大限度降低保全、执行措施对中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的不利影响六大方面提出了诸多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举措,其中的多项内容与近期的竞争法立法动向相呼应,也有利于推动司法与竞争执法合力的形成。
信息产业,产业发展,数字经济,法制建设,高质量发展
陈兵: 法学博士,南开大学竞争法研究中心主任,南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司法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南开大学百名青年学科带头人,天津市“海河英才计划”引进领军人才,天津市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南开大学“竞争治理技术科技创新实验室”主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审鉴定专家,全国研究生教育评估监测专家库专家,兼任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南开大学数字经济交叉科学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数据治理法治化、人工智能法治以及竞争法治现代化等。先后赴中国香港、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韩国等高校学习工作。在中英韩文刊物上发表论文两百余篇,CSSCI收录百余篇,完成十余篇咨政报告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教育部等单位采纳采用,出版独著《自由与秩序——互联网经济法治精神》《数字经济时代法治观澜》《新基建与数据治理法治化》等。主持或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咨询课题、天津市教委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天津市科技计划智库项目(软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中青年项目、韩国高等教育财团国际学者交流资助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及特别资助项目、国际交流计划派出项目(首尔国立大学博士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