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价值观念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通过探究人类意识的起源可以发现,任何一种观念或意识的产生都与当时的环境密切关联,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观念或意识是对当下在场社会存在或自然存在的现实反映。纵观人类的历史长河不难发现,生态文明所内含和意指的生态价值观,其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从启蒙到断裂,再到重构的复杂嬗变过程。其根源就在于,人类的道德观念以及价值观念的变化有着较为浓烈的文化和科技色彩,尤其是会受到人类对自然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影响。诚如施韦泽所言:“发现和发明,使我们能够以不同寻常的方式控制自然力量,同时也完全改变了个人、社会团体和国家的生存关系。”正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的思维模式、生存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从而造就了人类价值观的变革。所以说,“随着对自然规律、自然界习常过程干预后果认识的深化,人们对道德价值内容的认识也必然变得深刻”。以历史为尺度,可以发现,人类的自然观念大致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批判反思人类创世神话基础上,古代有机论自然观得以形成和发展。在这一历史时期,人们将自然看作一个具有理性的、活的有机整体,如古希腊的宇宙论。当时的古希腊人普遍存有这样的观念:“自然界不仅是活的而且是有理智的;不仅是一个自身有灵魂或生命的巨大动物,而且是一个自身有心灵的理性动物。”第二个阶段,由于受到牛顿、笛卡尔思想观念的影响,古代有机论自然观逐渐转向近代机械论自然观。自文艺复兴以降,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开始发生由神性到物性(机器)的历史性转变。尤其是哥白尼革命之后,原本充满神性的自然在人类观念里变成了一个既无主体性价值又无目的性的人造器物,亦即依据机械原理制造的机器。第三阶段,是在科学进步和历史变迁的双重变化基础上,通过对两者进行共同类比,促进了现代自然观的形成发展。自18世纪末伊始,近代自然观逐渐转向现代自然观,这一时期人类对自然的理解引入了一个全新视角,即历史维度。关于此,柯林武德说,现代自然观“是基于自然科学家所研究的自然过程和历史学家所研究的人类事物的兴衰变迁这两者之间的类比”。依据历史和逻辑相结合的原则,我们不难发现,生态价值观的历史演化同人类的自然观的变化发展紧密关联。人类的自然观大致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古代对自然的敬畏时期,同时也是生态价值观的启蒙时期;近代以来征服自然的天人二元对立阶段,是生态价值观的断裂时期;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时代,是生态价值观的复兴期。而要透彻理解把握生态文明所诉求的生态价值观,就应对其嬗变过程及原因进行系统梳理和研究,以便能进一步深入而全面地掌握其科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