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日之中国,互联网已经成为最不可忽视的信息传播工具和公共舆论场域。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统计数据,截至2013年底,我国网民已达6.1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5.8%,手机网民达到5亿人,微博用户超过8亿人,腾讯QQ、手机微信等即时通信工具用户群体规模庞大。我国不仅成为世界上互联网使用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网络新业务、新业态应用普及最快的国家之一。
互联网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便人民生产生活、改善社会民生、促进政治民主发展以及创新社会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的进步。然而,在越来越多的民众享受到互联网便利的同时,由网络直接或间接引发的各种复杂矛盾和现实问题也日益凸显,网络犯罪、舆论极化、意识形态渗透、网络谣言等在网上网下相互交织,虚拟实体形成互动,网络管理和舆论导向的复杂程度和压力日益加大。加强、健全和改进网络管理,对纷繁复杂的网上舆论实施正确的舆论导向是促进互联网持续健康发展、推动经济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为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内的改革发展确定了总目标,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毫无疑问,提高网络管理水平和舆论引导能力,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为此,《决定》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健全基础管理、内容管理、行业管理以及网络违法犯罪防范和打击等工作联动机制,健全网络突发事件处置机制,形成正面引导和依法管理相结合的网络舆论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