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一)顺义县概况
在线阅读 收藏

1990年8月20日上午

顺义县副县长李宝祥

概况 顺义县是位于北京东北郊的一个县,总面积1016平方公里,人口52万,由11个镇、17个乡、434个村组成。

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顺义县经济发展非常显著。全县75%的劳动力从事工业劳动,10%从事粮食生产,15%从事养殖业(养猪、养鸡等)。去年农民的年均收入达到了1394元(1978年是114元),人均储蓄额为1100元,95%的农民在最近五年内新盖了房屋。

农业 耕地的总面积是86万亩,其中有63万亩用于粮食生产。一年种植小麦和玉米两茬作物,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每亩的机械力接近100.7马力的国家标准。水利化达到了100%,其中80%是在使用喷灌装置,节约了水资源和土地。现在每亩的粮食产量是745公斤(新中国成立初期是84.5公斤,1978年为401.5公斤)。农业方式以集体农场为主,全县共有193个农场。在农场里每个人承包30亩土地,由于全部实行了机械化,所以个人的负担非常小。实际上个人所承担的责任就是浇灌田地和晾干收获物,其他的全是集体进行耕作、播种、收获,预防病虫害也全部使用飞机进行。

耕地每亩纯收入在150~200元间,30亩地的收入至少达4000余元。因此,承包土地的农民年收入达3000~5000元。今年全国提升了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小麦每公斤价格达到了1.02元。顺义县耕地每亩平均产小麦800余斤。

今年小麦平均每亩收入是400元,除去支出和缴纳给集体的部分,有100~150元左右(的纯收入),这是一般情况。

关于粮食的情况大体如上所述。

养殖业在最近几年里有了急速的发展,顺义县成为了北京重要的副食品基地。北京市市民吃的猪肉、鱼、西瓜、鸡蛋、水果、蔬菜中,有很多是顺义县供给的。

养猪业以集体经营为主,集体养猪场有355个。去年农民生产的商品猪是50万头,相当于平均一人一头。其中90%是瘦肉型猪,现在农民也喜欢吃瘦肉。

现在北京市民吃鸡蛋的问题已经解决了,没有必要从外地运入。

淡水养鱼也有了发展,顺义县现有四万亩的养鱼场,去年向北京市场供给了833万公斤。

全县的蔬菜栽培面积是6万亩,去年的生产量是3亿公斤。

水果去年的生产量是1500万公斤,主要是苹果、梨、桃和葡萄。

去年生产了食肉用鸡385万只、鸭子265万只。出产的鸭子占北京鸭子市场的65%。

西瓜种植是3万亩,今年的产量是1亿公斤。

工业 顺义县最近最大的变化是乡村工业的迅速发展,现在有2100个工厂。有17万农民在乡镇工厂上班。全县有23万劳动力,其中(17万人以外的)有2万人从事粮食生产,3万人从事养殖业。

工业中主要有服装、纺织、印刷、电子、机械加工、食品加工、建筑材料等部门。中外合资企业有11家,外向型企业有153家。去年出口额为4.9亿人民币。出口的商品主要是纺织品、服装、工艺品。

服装出口到包括日本在内的六十余个国家。1990年北京亚运会时中国代表团的服装就是由顺义县的顺美服装有限公司制作的。

去年乡村工业的生产额是22.16亿元,是1978年7330万元的三倍。

乡村工业是农民致富的主要来源,也是农村经济的主要支柱。

三中全会以前,是“以粮为纲”,农民只是从事农业生产,现在因为允许发展工业,经济也有了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

在发展的初期,是从城市招聘技术人员的,可是现在顺义县拥有了自己的技术力量。在最近几年里,有200余名工厂厂长及技术人员到国外视察、学习,电子经济也有了发展。

教育、文化 在县城里新建了文化馆、图书馆、少年宫、工人俱乐部、艺院、游泳馆、体育馆等。1985年以前,县城里只有很少的几座楼房,现在已建有200余座大楼。1982年时县城的住宅楼只有两栋,现在有158栋。居民们都已使用煤气做饭。

顺义县建设了三所公园(共计130亩),最近又新建了一所占地300亩的公园。

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很快,在整个县城里新建了59栋校舍。县城里有5所中学、3所小学、3个幼稚园,全都是新建的大楼。

1950年全县只有一所中学,可是现在有46所中学(包含初级中学)。

所有儿童都享受到了九年制义务教育,高级中学和中专的入学率达到了50%,其他的适龄青年也经过职业教育找到了工作。

教师的收入也提高了,现在教师的平均月收入超过了200元,在全县各行业中位居第一。全县有7000名教师,现在正去北戴河进行三天的旅行。

另外还建了四栋教师住宅楼,去年顺义县被评选为全国教育先进县、全国幼儿教育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

城关第一中学的教师月工资平均是287元。去年全国教师的月工资提高了30元。县里给学校发补助金,去年县和乡里支付了271万元作为教师的补助工资,另外给每个教师发放了500元的福利。“教师之家”眼看就要完成了,有5300平方米。

人民生活 农民的平均寿命,50年代时是40岁,到1988年已经到了74岁,农民们以前祖祖辈辈都是饮用井水,现在都喝上了自来水。传染病的发病率大为下降了。

广大人民对党的政策非常满意,拥护四项基本原则。

农场经营 顺义县1986年开始集体经营农场。原本是让每个家庭及个人承包,可是75%的农民到工厂去了,如果再度分配土地的话,他们在承包的土地上不能进行认真的农业耕作,产量下降,甚至可能因为不进行耕作而使土地荒芜的情况出现,因此,有必要实施专业化耕作。

因此,在顺义县已经开始了专业化的方式。养猪的人养猪,承包土地的人从事农业耕作,在工厂上班的人只在工厂工作。这种方式是经过上级批准的,也是基于大众的要求。李鹏总理也来视察过。中央认为由于中国各地的情况差别大,如果条件成熟的话也可以采取这种方式,北京近郊地区经济相对比较发达,属于这种状况。

实践证明,从1986年开始的规模经营发挥了集体经济的作用,效果是很显著的。

设立农场最开始是由县人民政府提议的,在农民的粮食问题上规定了一定数量的平价粮(公定价格的粮食),例如500斤或400斤等,除此之外的粮食要卖的话,大多都比这价钱高,因此称为“改价粮”。

顺义县订了十二个字方针,叫做“品种自定、够吃有余、价格合理”。

现在顺义县的粮食是非常丰富的,国家的定购任务是每年1.1亿公斤,农民夏季都已经缴够了,所以到秋收的时候就可以不用缴纳了。

集体经营和人民公社相比最大的优点,可以说是集体经营和个人承包的相结合。人民公社时候的机械化水平很低,现在提高了,能够发挥集体经营的作用了。在人民公社时期,一个生产队只有两辆马车、一台拖拉机。就凭这些要耕作数千亩土地是不能做好的。现在机械化水平上升了,生产力水平也提高了。

初期县和乡都给了农场以资金援助,可是从去年开始就不需要了。最开始购入机械的时候,由于资金不足,所以县和乡给予了支援。乡里支援的一部分资金可以不用还,但其他部分属于借款。如果想买一台1056型的联合收割机的话,需要11万元,县里补助两万,乡里再补助两万,以刺激农场购买机械的积极性。不买的话就没有资金援助。

顺义县最近的人口普查中,男性占51%,女性占49%,男女比例没有太大的差别。女性大部分在从事劳动。由于幼稚园的普及,女性没有了看护幼儿的麻烦。想参加农场劳动的人自己报名,经过集体讨论来批准。选择的基本原则是,一定要有农业生产的技术和经验。因此农场中以中年劳动力为多。

顺义县注重消除贫富差距。使从事农业的人和在工厂工作的人之间不要产生大的收入差别。从事养殖业的人和在农场从事劳动的人以及在工厂上班的人的收入大致取得均衡。而且,要让从事农业劳动的人的收入比其他人的还要好一点,因为农业劳动相对比较累。

顺义县打破了原来的生产大队,在434个村中,有139个农场,其中包括跨村农场。顺义县最小的村只有二十几户,没有买联合收割机的必要,因为可以使用邻村的收割机。这样一来就打破了村的界限。

一个农场平均有3000~5000亩,沙井村的农场属于比较小的。全县有60万亩的耕地,因此平均起来每个农场有2000亩。农场之下还分作业组。

计划生育 大多数村民是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顺义县奖励实行计划生育,为了使农民无后顾之忧,采取了设立养老基金会的办法。具体地说,就是假如23岁结婚,结婚后只生一个孩子,就能储蓄300元。个人出100元,集体负担200元,由县里集中起来存入银行。到了60岁的时候,按现在的利率来算,就能每个月在银行领取148元的利息。这样就能够解决后顾之忧了,因为退休后每个月还能领148元。生两个孩子的情况就要受到批评,领不到钱。

农场 现在的农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是农村的分工分业。劳动力转移的条件已经具备了,因为这里的工厂解决了很多农民的就业问题。在河北省等其他地方乡村工业非常少,这个问题就不能解决,农民一旦失去了土地做什么好呢?第二是服务体系比较完备,即机械化的水平要高。只有具备了这两个条件才能实现农场化。首先最开始要实现的是第一个条件,即农村劳动力向乡村工业的转移,这已经能够实现了。所以,顺义县没有失业者。不仅没有失业者,现在还有三万外地(外省市)的劳动力在这里工作。

机械化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现在一个人承包30亩,如果没有联合收割机而用镰刀割的话,就算一天割一亩,收割需要一个月的时间。现在使用联合收割机,全县60万亩土地在二、三天内就能收割完毕。个人承包和机械化相结合这一点和人民公社是不同的。

奖励工业、企业的发展,必须保证农业发展,必须在保证粮食的基础上发展工业。

现在劳动力也流动化了,例如由于县工厂的发展非常快,工业劳动力不足,许多从外地来的人能够到这里工作,这样一来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顺义县工厂发展很快,所以该县能够援助发展落后的地区。去年,顺义县在河北建设了二十余座工厂。

农场的某些场所是农民个人的,土地是属于国家的,可是财产权和所有权归集体所有。

县里制定并下达统一的生产计划,在完成了这些生产任务后,农民自己也能够决定种植什么作物。

县城附近的农场都是小规模的,这是因为耕地比较少。例如沙井村的规模就很小,可是也有大的。就像先前所说的,一个农场平均有3000~5000亩的土地,5000亩以上的也有。因此全县平均每人有两亩土地,沙井村恐怕只有一亩。

农场场长并不是村长,村长处理行政事务,即在文化、卫生、教育、治安、计划生育、保卫等方面负有责任。农场场长负责土地的经营。

全县95%的农场场长是大学、大专毕业生。1988年顺义县和北京农业大学达成了协议,委托北京农业大学对农场场长进行两年半的脱产培训(离开生产现场的训练、培训),现在他们已经达到了大学、大专的水平。半脱产的主要是在冬季、农闲期集中进行学习,农忙期回来指挥生产,经过两年的学习后毕业。北京农业大学属全国名牌大学,所以农场场长的素质提高了。他们有一部分是青年人,但大部分都是中年,是四十余岁的人。

农场的劳动者的收入比工厂的劳动者还要高。

农场制定了退休制度,乡村工业中也都有退休办法。

一个农场平均有100~200人。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