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一直处于农村改革的核心地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解锁点。宅基地制度是农村土地制度安排中较特殊、利益影响较大的一项制度,其制度创新对于保障乡村产业用地促进产业兴旺、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宜居、赋予农民土地财产权益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激活作用与溢出效应。
农村宅基地制度形成于计划经济背景下的农村土地集体化运动时期,定型于市场经济背景下的改革开放时期。长期以来,农村宅基地制度在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状态下,采取了保留排他性而限制可让渡性的管制措施,确保了集体所有制下土地使用权的福利性和相对稳定性。然而,随着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经济结构以及城乡关系的转变,农村宅基地的功能序位发生了重要变化,突出表现在政治稳定功能保持不变、社会保障功能渐趋削弱,而经济财产功能日益凸显,宅基地制度变迁已严重滞后于功能变迁。特别是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现行宅基地制度由于流转障碍凸显、财产权利显化困难和规划管理措施缺位等,造成了“一户多宅”、大量闲置、违法违建、粗放无序与隐性流转等现象,势必要求国家在顶层制度设计、法律政策上做出相应调整。党的十八大以来,宅基地制度改革的进程加快,这对于全面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用地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郭君平: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管理学博士,入选中国农业科学院“优秀青年英才”。主要研究区域发展与减贫、农村组织与制度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北京市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一等资助)、农业农村部软科学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青年人才项目、国家文物局一般项目、财政部中国亚太经合组织合作基金项目等20余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科基金面上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世界银行项目、亚洲开发银行项目等20余项,在《中国农村经济》、《改革》、《中国农村观察》、《农业经济问题》、World Development Perspectives、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等SSCI/C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10余篇被《新华文摘》《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在《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经济时报》《农民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湖北日报》等媒体上发表40余篇时评;出版专著10余部;注册专利和软件著作权6项;成果获省部级与副国级领导批示30余份,获农业农村部中青年干部交流征文一等奖、周诚农业经济学奖、中国农村经济年度优秀论文、农业经济问题年度十佳论文等各类荣誉奖项8项。
曲颂: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管理学博士,入选“所级青年英才”培育工程。主要从事农村土地制度、乡村发展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软科学项目、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青年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青年人才项目等10余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948计划项目”、中国工程院高端智库项目等20余项;在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中国农村经济》、《农业经济问题》、《农民日报》、光明网等报刊、网络上发表论文30余篇,多篇被《新华文摘》《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出版专著8部;注册软件著作权3项;主笔完成的咨询报告获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16份,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对策信息奖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