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对《2030年议程》的实施进行有效的规划、跟踪和审查,需要在地方、国家、区域和全球各级由多个利益相关者收集、处理、分析和传播大量的数据和统计。为应对全球挑战寻求真正本地化的解决方案,2019年9月,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呼吁全社会共同努力,在三个方面开展“行动十年”计划,其中城市层面的行动被认为是推进《2030年议程》的关键。《2030年议程》明确要求加强能力建设,以支持各国和地方实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计划。基于IAEG-SDGs全球指标框架,借鉴UNSDSN和贝塔斯曼基金会在全球层面和美国、欧洲城市层面的SDG指数与指示板的评估实践,结合城市层面可持续发展评估经验和枣庄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主题,本章构建了由16项目标[枣庄市不涉及SDG14(水下生物)]和96项指标组成的枣庄市SDGs进展评估本地化指标体系,采用指标评估和目标评估的方式评价了枣庄市落实SDGs的进展情况。对照《山东省枣庄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2022—2024年)》确定的目标和行动,考虑第一阶段行动效果评估需求和已有工作基础,兼顾数据的可获得性,枣庄市SDGs进展评估的时间段确定为2015~2022年。
邵超峰: 博士,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环境规划与评价所所长,兼任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理事、天津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秘书长,科技部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工作组专家,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持续发展伞形项目专家,湖南省、内蒙古自治区及山东枣庄市、河北承德市、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等省份或城市可持续发展专家顾问。主要研究领域: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本地化理论与技术、生态环境规划及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政策及地方可持续发展规划与行动。 主持开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天津市科技支撑重点项目、天津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重大委托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20余项,完成广西、天津、新疆、河南、河北、山西等省份地方咨询项目或委托课题100余项。主编出版《郴州市可持续发展报告(2023)》《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本地化实践及进展评估》《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11评估报告:中国城市人居蓝皮书》《大柳树生态经济区农牧业路径及生态效益》《环境学基础(第三版)》《港口环境保护与绿色港口建设》等著作10余部;参与完成国家标准7项、行业标准2项,主持完成团体标准9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撰写的决策咨询报告获省部级人民政府批复或省部级领导批示、采纳应用10余项,相关成果获省部级奖励1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