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总说“大江大河孕育人类文明”,其实这句话的朴素表达乃是人类一直以来都在大江大河的哺育下获得生存之可能。无论是盘古天开辟地、女娲抟黄土造人、燧人氏钻木取火等创世神话,还是《山海经》“人首蛇身”的神人形象以及“应龙”“凤鸟”的图腾形象,皆可说是人类对于自我生存的感知与描绘,对于自我生命的展开与联想。古人将动物、植物的若干意象并入自己的生活世界,又将“黄河”的意象与天地、自然的“生生”观念连在一起,后世诸多哲学层面、美学层面、文学层面的创作与表达的渊源即在于此。歌、舞、剧、画、神话故事、谶言咒语在狂热的巫术活动与肃穆的祭祀礼仪中融为一体,人们内在的情感、思想与外在的信仰、崇拜也借由“黄河”“黄土”以及“天”“地”之意象、“阴阳”“五行”之观念浓缩为一个质朴的文化整体,从而沉淀为一个多元的文化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