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过程中形成的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关系,在后来的玉树、雅安、鲁甸、九寨沟等几次重大灾害中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在此过程中,社会组织逐渐成为应急工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无论是在现场救援、款物捐赠、物资发放、心理抚慰、灾后重建还是在防灾减灾教育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社会组织逐渐从“零星参与”“散兵游勇”“组织协同”“科学参与”等阶段进入系统化、组织化、专业化、标准化、制度化的常态发展阶段。
自然灾害,社会组织,信息合作,项目合作,保障机制
邓湘树: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政治学理论博士,西南财经大学社会发展研究院副教授,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金融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社会治理与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社会学会金融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研究方向为基层治理、非营利组织管理、行政改革;主持或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等各级各类项目30余项;在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撰写专著和教材4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