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空间是村落公共空间的基本形态,也是人们公共生活的基本场域,承载着日常娱乐、集体行动、人情往来、商业交换等活动,村民基于此空间形成团结意识和共同体精神。村落日常生活空间在物质形态上表现为街头、院坝、广场、水井、戏台、茶馆等场所,其被视为一个平淡、重复、美好、自然而又真实的世俗世界。但是日常生活并不因此而平庸,“对生活的 ‘真实’感受最不可能建立在离奇印象的基础上。只有意识到人的力量,围绕我们的人的力量,我们赖以生存的人的力量,我们用来参与日常生活所有活动的人的力量,我们对生活的真实感受才有基础”。在日常生活空间中,普通的个体可以真实地表达自我,而不需要有宏大叙事的说理,因此更能形成共同体成员所认同的场域,并为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提供支撑。
李锋: 男,博士、教授,毕业于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现为长江师范学院地方政府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兼任西南大学中国式现代化政府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重庆市政治学会理事。主要从事空间政治、基层治理等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6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在CSSCI等核心期刊及《中国社会科学报》等报纸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多篇被《文摘报》、光明网等媒体转载。曾荣获长江师范学院科研创新先进个人称号和重庆市第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郑万军: 男,博士、教授,入选巴渝学者特聘教授、重庆英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现为长江师范学院管理学院院长、重庆市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协同创新团队负责人,兼任重庆市行政管理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基层治理、贫困治理、乡村振兴、干部队伍专业化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项目1项、省部级课题10余项。出版专著2部,主编教材2部,在CSSCI等核心期刊及报纸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曾荣获重庆市第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