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球世界遗产事业正式进入第二个50年。在《世界遗产公约》精神的指导下,多个相关文件和工具的出台呼应了新时期世界遗产事业的新要求。面对气候变化和新冠疫情的双重挑战,国际相关组织采取一系列行动,持续展现世界遗产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积极影响力。2023年,习近平文化思想首次提出,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事业紧扣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需求,开展了一系列有益的实践。“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填补全球以“茶”为主题的文化遗产项目的空白;《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更新工作全面启动,助力建立具有代表性、平衡性和可信性的《世界遗产名录》。4项遗产的保护状况报告和3项遗产的区划澄清图纸通过审议,国际组织受邀完成武当山古建筑群考察,世界遗产委员会要求的各项任务稳步推进。世界文化遗产全年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各地实施多项保护展示利用工程,价值载体保护和传承状态持续向好。17项文物保护行业标准以及52项地方法规和规章制度出台,遗产保护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水平迈上新台阶。年度游客总量显著回升,是上年的3倍,带动门票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大幅增长。年度保护管理总经费投入显著提高,文物科技创新工作得到有力推动。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事业也面临安全风险依然存在、法人违法、保护管理规划及专项立法落实不到位、游客不文明行为与旅游活动不规范、现场展示阐释不足、协同管理机制不顺畅等挑战。下一步,中国需要进一步夯实保护传承基础,提高依法治理水平;理顺管理机制,完善遗产工作格局;优化保护传承体系,创新活化利用模式;加强公约履行能力,助力文明交流互鉴,推进世界文化遗产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