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网络的快速普及,社会对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在网络环境下,公众更需要一个功能强大的信息系统,能将不同机构的数字文化资源集成在同一平台,以供检索和获取,最终实现资源的共享。因此,公共文化服务便呈现融合趋势,即不同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开展合作,通过整合公共文化数字资源,为公众提供一站式数字文化服务。本文依托国家公共文化大数据中心,结合公共文化云以及地方文化馆的数据与服务的支撑,研发了公共文化用户规则触发海量数据规则并行分析系统、公共文化资源区块链智能确权系统,实现了资源汇聚共享、语义规则网的并行处理以及资源自动确权功能,为公共文化资源的查找、确权服务提供了有效的支撑。
罗云川: 管理学博士,高级工程师,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兼任公共文化大数据应用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全国文化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专家委员会委员,研究馆员。目前主要负责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建设与管理、基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推广、数字文化馆标准化等工作。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治理、公共文化数字平台建设、公共文化数字资源建设、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等。主持参与10余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等国家和省部级课题,著有《公共文化服务的网络治理研究》《公共数字文化共享:模式、框架与技术》等多部著作,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2008年获文化部“优秀青年”称号,2012年获文化部“创新奖”,2020年被评为文化和旅游部优秀专家。
焦延杰: 工学硕士,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进入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工作,先后从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组织实施、数字文化馆建设项目实施与推进、国家公共文化云规划与建设等相关工作,作为项目组主要成员参与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公共数字文化全国共享服务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公共文化资源智能共建共享与管理平台关键技术研究”等重大科研项目相关工作,参与了“数字文化馆资源与技术基本要求”国家标准研制等工作。2012年6月荣获第四届文化部“创新奖”;2014年12月荣获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2016年6月被评为文化部直属机关优秀共产党员,被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评为优秀援藏干部。
朱欣娟: 博士,西安工程大学三级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伊利诺大学博士后,德国洛特林根大学高级访问学者。任中国文化馆协会数字文化委员会委员,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基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研究院研究委员会委员,陕西省计算机教育学会理事。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获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之光”科学技术二、三等奖各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