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文化领域的具体体现。本章通过收集图书馆、文化馆和文化站等公共文化机构的基础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融合统一,生成典型数据和指标字典。对评估准则进行定义,并量化分析指标及其关联关系,最终形成一套客观、真实反映公共文化资源服务效能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对公共文化机构提供的服务层级进行研究,设计并实现基于地理、人群、时间等维度的资源热度与服务层级分析方法,构建多维度、多层级、多粒度的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评估模型。在总结和梳理公共文化资源和服务数据的基础上,研究前沿的大数据智能挖掘算法和技术,研发大数据智能分析与挖掘系统,实现公共文化资源的多终端展示和更为科学、真实、准确的服务效能评估。
罗云川: 管理学博士,高级工程师,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兼任公共文化大数据应用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全国文化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专家委员会委员,研究馆员。目前主要负责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建设与管理、基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推广、数字文化馆标准化等工作。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治理、公共文化数字平台建设、公共文化数字资源建设、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等。主持参与10余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等国家和省部级课题,著有《公共文化服务的网络治理研究》《公共数字文化共享:模式、框架与技术》等多部著作,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2008年获文化部“优秀青年”称号,2012年获文化部“创新奖”,2020年被评为文化和旅游部优秀专家。
焦延杰: 工学硕士,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进入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工作,先后从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组织实施、数字文化馆建设项目实施与推进、国家公共文化云规划与建设等相关工作,作为项目组主要成员参与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公共数字文化全国共享服务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公共文化资源智能共建共享与管理平台关键技术研究”等重大科研项目相关工作,参与了“数字文化馆资源与技术基本要求”国家标准研制等工作。2012年6月荣获第四届文化部“创新奖”;2014年12月荣获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2016年6月被评为文化部直属机关优秀共产党员,被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评为优秀援藏干部。
朱欣娟: 博士,西安工程大学三级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伊利诺大学博士后,德国洛特林根大学高级访问学者。任中国文化馆协会数字文化委员会委员,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基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研究院研究委员会委员,陕西省计算机教育学会理事。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获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之光”科学技术二、三等奖各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