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生态高质量一体化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深化京津冀生态协同发展的关键之举,对推动京津冀高质量一体化至关重要。本报告采用超效率SBM模型测度2014~2023年京津冀所辖城市的生态效率,采用核密度估计法、Dagum基尼系数法、社会网络分析法和马尔可夫链模型等方法,从生态效率的区域差异特征、空间关联特征和动态演进规律等方面剖析京津冀生态高质量一体化在新阶段新形势新要求下的发展特征及面临的挑战。研究发现,京津冀生态效率区域差异呈现收敛态势,多极分化格局逐渐弱化;区域总体差异和区域间差异均持续缩小,但北京、天津与河北的生态效率梯度差异较为明显,区域内尤其是河北省内部差异是京津冀生态效率差异的主要来源;京津冀生态效率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稳健通达,但城市间生态联动发展亟待加强;京津冀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区域差异呈现收敛态势,各城市生态效率呈现梯度分异特征;京津冀生态效率呈现显著的路径依赖特征与两极分化趋势,且效率等级跃迁存在明显制约;京津冀生态效率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低效率城市呈现空间俱乐部趋同特征,高效率城市则产生虹吸效应;从长期来看,京津冀生态效率分布呈现向高值集中的趋势,但低水平邻域环境容易诱发生态效率低效锁定,高水平邻域环境会产生负向空间溢出。在此基础上,本报告提出以下对策建议: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推动多元主体协同共治;以数字化赋能生态治理,打造智慧生态协同平台;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区域能源结构绿色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