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模式驱动充电网络实现高速扩张和高质量发展,构建“城市面状、公路线状、乡村点状”布局的高质量充电网络需要形成与应用场景相匹配的商业模式。本文全面剖析了城市、公路及农村三种充电场景的发展现状与商业模式,重点针对城市公共充电场景、高速公路服务区以及浙江省乡村充电设施建设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城市、高速、农村充电场景呈现梯次发展特征,城市充电场景起步早、市场主体多元、商业模式丰富;高速服务区受限于场景封闭性,市场主体性质单一,目前正在探索形成特有的运营模式;而农村充电场景发展则更为滞后,商业模式尚未成型,须配合“新能源汽车下乡”“农网改造”等项目培育发展环境,探索形成农村充电的新模式、新业态。
充换电基础设施,充换电政策,充换电技术,充换电标准,消费者充电特征
王林先: 王林先,山东积成智通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正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动汽车充换电及新能源微网解决方案与应用。
金王英: 金王英,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数字化业务室专责,中级经济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电网的智能化与数字化转型。
蒋林洳: 蒋林洳,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用电与能效研究所电动汽车充换电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动汽车充电技术。
魏文深: 魏文深,厦门深蓝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新能源技术。
杨世旺: 杨世旺,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电网的智能化与数字化转型。
高杨杨: 高杨杨,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电网的智能化与数字化转型。
彭小津: 彭小津,中汽数据有限公司,咨询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动汽车充换电产业市场分析与光储充放等创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