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全球汽车电动化转型的引领者。截至2022年底,中国的电动汽车累计销量已经达到1560万辆,占全球总量的54%。尽管中国在电动汽车推广方面已经取得以上的骄人成绩,但要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这一雄心勃勃的气候目标,中国还需要进一步加速汽车电动化转型。而要进一步加速汽车电动化转型,完善的充电基础设施服务网络至关重要。中国政府正在积极地扩大和提升中国的充电基础设施服务网络,为进一步的汽车电动化转型铺平道路。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当前最佳可用的数据对中国公用充电桩的数量、覆盖范围、功率和利用率进行了分析,在数据可得的情况下与欧洲和美国的进展进行了比较,并相应地为中国公用充电基础设施服务网络的进一步提升提出了政策建议。
充换电基础设施,充换电政策,充换电技术,充换电标准,消费者充电特征
崔洪阳: 崔洪阳,国际清洁交通委员会(ICCT)高级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交通零排放转型技术与政策。
禹如杰: 禹如杰,博士,中汽数据有限公司资源建设室主任,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新能源汽车。
马瑞晨: 马瑞晨,国际清洁交通委员会(ICCT)实习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进展评估。
彭小津: 彭小津,中汽数据有限公司补能战略室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电动汽车充换电产业市场分析与光储充放等创新模式。
张珺: 张珺,中汽数据有限公司清洁能源研究部补能战略室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电动汽车充电产业研究与充电基础设施市场预测。
刘依妮: 刘依妮,国际清洁交通委员会(ICCT)实习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需求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