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论太极拳与八卦掌
在线阅读 收藏

余前作太极拳与八卦掌合论,已指出八卦之究竟不如太极,然内中多谈八卦之胜,于太极之超妙处,未予突出,故复写此。

首先就外形看,八卦与太极皆是整劲,然八卦之走转,其变化多在两足,惟于换式之际,方有身手之变化,不似太极一举动,全身与手足俱不断流变,从下到上,由内而外,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也。又八卦虽以步法之变化见长,然于转走之际,步法单调一律,所谓蹚泥步,剪子腿,不似太极之足,多种多样兼之虚实转换不停,非常细致而复杂也。且八卦之变化虽多,因纯由足步之走转,故形迹甚为显著,而太极之变化,则完全以腰为枢轴,听劲而动,不特外表上难以看出,功夫浅者,即于推手之时,到处捕风捉影,察觉亦几不可能也。

八卦初练缓慢,一步一趋,后则逐渐转快,如风驰电掣,故仍属以快胜人之拳种,太极则以缓为贵,唯缓,方能气神贯注,全身无时无处不呈蓄劲待发之势,外形虽缓,而内劲之发射极速,故与敌周旋之时,着人如电,能震动全身,显惊魂夺魄之威,八卦无此也。又太极两臂(身上亦然)软重棉柔,如棉里裹铁,分量极沉,此功效完全由松软与缓而致,所谓极柔软而后极坚刚也,八卦则无此味道矣,故八卦虽属内家拳,不能算内家之上乘,孙禄堂先生于学形意八卦之后,犹复师事郝为祯氏,岂无所见而如是哉!

从临敌致用而言,八卦虽纵横矫变,不可方物,然多系自动自变,不脱主观制敌之境,即功到极处,有舍己从人之粗略,亦不免舍近从远之失,因八卦不能听劲而于相粘之点走化,专赖足之走转以化以发也;太极则系完全舍己从人,舍远就近,以太极有推手听劲之功,纯系因人之势,借人之力,使敌不动则已,动则力为我用,则自身任何一点随化随发,不需足动,而足底之劲,又始终与身手相通,故能发劲分外清脆而沉实,如脱弹丸,八卦不能也。又内家功夫中,形意多是直劲,八卦多是横劲,皆有所执著;太极之劲,则能方能圆,可直可横,亦屈亦伸,纯因客观形势而定,克实言之,直是玲珑透体,妙用无穷,余故以混元劲名之也。

就养生作用言,八卦于转走之际,凝神聚气,确有健康强壮之效,然其道迂远,不如金家开合,鸡形与清身等之直捷,且八卦以快为能,不免导致气脉贲张,因而心神不能静定之弊,不似太极之始终松、软、稳、沉兼匀缓,能自然达到气沉神凝以至高度虚静之域,所以八卦名家如孙锡堃氏亦不能不谓八卦之柔不如太极,且谓太极造至极点,尚能永寿无极,其推尊可知矣。

我在有一段时间,以八卦太极两家之劲皆整,欲兼练以作调剂之用,反复研究之后,方知虽有劲整一点之同,然于软、缓二点,则是背道而驰,与太极之劲道迥别。且八卦拧旋走转,亦非易事,欲兼练而获其益,不可能也,何况二者相较,八卦粗而太极精,八卦浅而太极深,今舍精深而就粗浅,何异珍土石而弃珠宝乎,智士当不为也。又人生精力有限,时间有限,近道之技如太极,朝斯夕斯,汲汲孳孳,终身犹难攀登峰顶,二三其德,歧路彷徨,造极将待何年何月乎!且太极本身,如快慢大小,刚柔之互相配合,已变化无穷,奚用八卦之后有调剂之作用?若必欲以其他拳种作调剂者,余已配合金家开合劲矣,或再加挑领、入林、出洞、亮翅、铲臁、鸡形与清身,足之够也。金家亦禁用拙力,主张发挥灵机,步法较八卦开展而平易,不似八卦之拧旋费劲,用于太极拳之首尾作舒筋或余兴,亦未可厚非,不过功夫以精专为尚,况金家究竟与太极所走之劲道有别,不应有主奴颠倒之嫌,凛之慎之!

余自于上海致柔拳社观孙存周先生之八卦表演后,醉心直至于今,常以未能亲近八卦名家为遗憾,因被八卦之身势如龙行猴相虎坐鹰翻所吸引也,若非亲身实践,细心理会,入虎穴而获虎子,又焉能作如上之比较抉择耶!至今以往,理得心安,斩断葛藤,孤雁独出天外去,抱道自重,除却巫山不是云矣。

壬子古八月初九日

(公元1972年9月16日)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