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第一论 什么是气功——气功释名及其定义的初探
在线阅读 收藏

气功这一名词,自从刘贵珍大夫在唐山为人治病提出“气功疗法”以后,即为广大社会群众所注意并沿用,形成了一个普通的概念。但究竟什么是气功呢?

绝大多数人一提到气功,就会与睡卧钉床、指掌碎石、金枪刺喉、腹托千斤等硬气功联系起来,或者与治疗某一些慢性疾病的功法联系起来。当然,这也是对的。但是气功的作用和价值,是不是就止于如此呢?要知在过去的气功界里,根本还是把这一类气功看作旁门小术,不屑去留意深究呢!所以要知气功的真正作用、价值和内涵,有必要做如下的研究。

什么是气功?气功作为一门科学,它研究的对象和范围是什么?换句话说,也就是要得出气功比较明确的定义来。

要知什么是气功,首先必须明确“气”是什么,“气”是一种流动的细小物质。古人讲《易经》,说“主宰者理,流行者气”。“理”是指认识事物的规范或准则,“气”则是指小的、目不能见的但在宇宙间流行不息而能为一切物质的基本东西。举凡宇宙间一切动物、植物和矿物以至有形无形,皆是一气之所变化,故有“三才一气,万物一源”的说法。

具体讲到人身的气,当首推《内经》。《内经》分气为四种,一是元气或真气,乃禀于父母、源于先天,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这是最主要的。二是水谷精微所化之清而内行脉中者,曰营气。三是水谷精微所化之浊而悍猛循行脉外者,曰卫气。此二、三种虽是后天,但元气的滋养和补充全赖于它。当然,饮食精微的所以能化生营卫二气,也全赖元气的激发鼓荡,乃相互为用的。四是宗气,则是由肺吸入的清气与脾胃运化而来的水谷之气相结合而聚积于胸中,用以运行呼吸,促进血液循环者。

尤要知《内经》言气,乃与精、神与血为不可分割之物,血归入肾,则化为精,积精可以全神,全神可以养气,故曰“血气者人之神”、“神者水谷之精气也”等等。

综上可知人体之一切活动,莫非气化作用,扩而论之,与体外之整个自然界亦皆息息相通,互为影响。什么是气?于此可识其梗概。

“气”义既知,气功当明。气功即内功,乃是以人体生理现象的元气、宗气、营卫气、精、血与神,并连同体外虚空之大自然清气在内的客观物质为依据而建立的锻炼身体的特殊方法。换句话说,就是用一定的姿势,配合大脑的宁静为基础,依之而练习合法的呼吸,以运用掌握身体内外两种微细气体,以使身体健康逾恒的法门。以其能增加人身的壮实,延长寿命,故可名为“气功保健法”;因其又有治疗疾病的功能,故其专用于治疗的部分功法,则为“气功疗法”。严格说来,与其叫气功,不如叫内功,还比较切合一些。因为气功是形、气、神三者统一的功法,而精神方面的因素和作用,较气尤为重要,所以高明的《太极拳谱》说“用力则笨,用气则滞”,而强调“用意”。

一说气功,人们以为就是呼吸吐纳,诚然不错。但所谓呼吸吐纳,皆只是身体上一定器官的协同动作,气出为呼与吐,气入为吸与纳,呼吸吐纳不能无气,而气乃是其中的内容,可以离开呼吸吐纳而独存。若只含混地谈呼吸吐纳而不能如上了解气的种种内涵,是不够的。气的本身是极微细多变的,古人名为真气、元气、先天一气等,显然与后天大自然的粗气有区别。若仅知玩弄粗气,则只能算是一种深呼吸法,虽也对身体健康有一定好处,但距真正上乘的气功,还遥远得很。

但此气虽细,终是物质。物质原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形态,故气为具体的物质的表现,没有疑义。练气功的人,以身体的各种内脏器官尤其丹田经络为工具,犹如锅炉、管道、反应堆一样,并以神经为主宰,呼吸为火候运用,将体内体外气体的内在潜伏力完完全全发挥出来,用以调整和补益机体的各种组织,在道理上说得过去,在效果上也是历经证实了的。

此上是气功的释名。至于气功研究的对象,简单地说,就是研究人体生命活动与气的关系的。其中如何能达到却病延年?当然是主要问题之一。但是练了气功,是不是一定会长寿?那还不能肯定。只能说练气功是能使人长寿的条件之一。并且若不注意调摄,以为有了气功,可以胡作非为,随便把身体的本钱——精神、气血浪费掉,也许还会是短命的因素。所以古人不肯轻易传授。

因为人体的健康程度,是根据一个人的内脏强弱来决定,所以古人为了表示它与锻炼外体的功夫相区别,又称它为“内功”。从中医学术角度看,内功、外功,都是为以医疗尤其是保健为主的养生(古称摄生)服务的。所以气功实际是养生学方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讲到气功研究的范围,首先要弄清它的功种及其分类。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