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美国众议院通过《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碳关税问题在全球(尤其在中国)都引起了极大反响。通过分析碳关税相关建议的由来与发展,及其对中国潜在影响的评估,本文认为,碳关税问题的合理合法性以及潜在影响在某种程度上都被夸大了。不过,作为西方国家碳关税建议矛头指向的主要对象,中国应该正视碳关税问题可能带来的挑战。在后哥本哈根国际气候谈判过程中,中国应该积极参与碳关税相关问题的有关谈判。
陈迎: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研究领域为环境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国际气候治理、气候政策等。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三工作组主要作者。现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世界科学知识与技术伦理委员会(COMEST)委员,“未来地球计划”中国委员会(CNC-FE)副主席,中国气象学会气候变化与低碳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经济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主持和承担过国家级、省部级和国际合作的重要研究课题20余项,发表专著、合著、论文、研究报告等各类研究成果100余篇(部),曾获第二届浦山世界经济学优秀论文奖(2010年),第十四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2011年),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2022年、202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和优秀对策信息奖等。2022年获得“中国生态文明奖先进个人”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