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历史事实逐步走向制度化的过程,体现了我国政治体系发展进程的特点。从历史与现实的双重维度来看,该制度体现了比较明显的“政党中心”特点,而且在制度结构、主体行为特征以及行为结果等方面亦受其支配。除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表述的政党结构以外,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考察对象的制度本身在不同的政治发展维度方面都有涉及与延伸,包括“统一战线叙事”、“政党关系理论”和“社会主义民主理论与形式”等几个方面,诸多发展面向都集中指向“政党中心主义”的行为逻辑。本文基于文献与历史的双重维度对人民政协进行观察,认为“政党中心主义”的逻辑支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的政治基础、结构形态以及未来发展空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及其机构承载“政治性结构”的政治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