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作为驻朝商务委员,在1887~1891年间,秉承清政府的旨意,全力处理“朴定阳事件”,由此引起中朝外交纠纷。但随着对朝交涉的失利与对时局认识的深入,从1890年起,袁世凯一改此前的强硬做法,用和缓的办法、劝说的策略,艰难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为中朝两国在“朴定阳事件”上的体面收场铺垫了基础。史实说明,史学界对袁世凯驻朝期间的评价并不客观、公允。
张礼恒: 0 聊城大学教授、历史学博士,国家级特色专业——“历史学”主持人,山东省“十一五”、“十二五”重点学科——中国近现代史学科带头人,山东省特色专业——历史学专业带头人。1963年6月生于山东安丘市,1985年获曲阜师范大学历史系学士学位。1998年,获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博士学位。现为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兼职教授、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著有《从西方到东方——伍廷芳与中国近代社会的演进》(商务印书馆)、《何启胡礼垣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伍廷芳的外交生涯》(团结出版社)等5部著作。在《近代史研究》《江苏社会科学》《广东社会科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10余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先后获得山东省教育厅优秀专著一等奖,山东省社联优秀著作三等奖、二等奖,山东省教学改革成果一等奖。目前正在进行“二十世纪华北乡村社会治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