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专题从通货膨胀的进出口传导路径角度, 对中国与主要国家物价变化趋势不一致的现象进行了分析。 实证检验的结果表明: 首先, 进口价格波动对国内通货膨胀水平发生作用最主要是改变生产厂商的生产要素价格或生产成本, 最终表现为国内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变化。 不过, 由于中国原材料价格与工业品出厂价格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 工业品出厂价格也不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格兰杰原因, 进口价格波动对国内 CPI 的影响被大大削弱。 其次, 通货膨胀的 “ 总供给—总需求” 传递路径非常通畅, 进出口贸易是影响国内物价波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需要密切关注。最后, 贸易收支顺差是中国外汇储备积累的重要来源, 因而也是国内货币供应量增加的原因之一, 但是由于近年来中国货币供应量变动与居民消费物价指数的变化并不一致, 这一传导路径并不通畅。 因此, 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基本结论: 进出口传导机制的不通畅, 限制了国际通货膨胀因素对中国的影响, 客观上起到了屏蔽通胀压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