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益严峻,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退化、自然灾害频发,深度触及了农业和粮食安全、水资源安全、能源安全、生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将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随着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21世纪人类正面临着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人类开始在经济增长与福利改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中寻求一种理性的平衡,而低碳经济正是寻求这种平衡的结果,其产生和发展具有必然性。对于中国,无论是由于国际压力还是国内能源的紧缺,都亟须进行以低碳经济为主线的产业转型。因此,走低碳经济发展之路是中国的必然选择。本文分析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低碳经济发展的国际动向和实践以及与中国的互动,提出走适合中国国情的低碳经济之路。
赵娴: 女,1964年生,经济学硕士,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教授,流通经济研究所长,硕士生导师,北京市教学名师。现任北京物资学院“现代流通发展与创新研究”科技创新平台负责人,产业经济学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项目负责人和学术负责人,经济学国家级、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负责人,经济学系列课程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主要研究领域:产业组织与产业分析、流通运行与组织创新、产业金融。先后主持和参与了19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其中国家级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10项,北京市教委课题3项;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译著和教材20余部,累计百万余字。科研成果曾获原内贸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三等奖、四等奖;撰写的专著曾获第十届中国图书奖;参与的项目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科研论文曾获中国市场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并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车卉淳: 女,1972年生,经济学博士,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宏观经济、可持续发展、产业经济等。已发表论著多部(篇),百万余字。代表作有《经济学基础》(专著)、《可持续发展理论与中国经济发展对策研究》(专著)、《芝加哥学派与新自由主义》(合著)、《投资学基础》(合著),《给予外部性理论的绿色物流的经济学分析》(论文),《科技进步与可持续发展》(论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