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两国之间,不仅存在历史的“负面遗产”,政治社会制度、经济发展状况也有很大的不同,所以两国间的外交摩擦很容易发展成国民感情的对立;而对对方国家的舆论和国民感情的恶化,又往往使这种摩擦进一步激化,从而成为干扰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一个负面因素。正因如此,中日两国民众之间的相互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这种相互理解也将对两国外交政策的基本框架产生重要影响。冷战结束后,中日关系从“友好蜜月时代”转向摩擦与对立多发的变动期,两国民众的相互理解程度下降,中日关系的认识基础发生变化。鉴于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本文拟利用各种舆论调查结果,在回顾战后以来日本公众对华观念演变过程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冷战后日本公众对华认识的变化及其原因。
黄大慧: 0
黑龙江呼兰人,中国人民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日本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外交》学术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中日关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华日本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理事。1997~1998年在日本国立政策研究院留学,1999年获北京大学法学(国际政治学)博士学位。先后任日本立教大学国际中心奖励研究员(2002年)、法学部客座研究员(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高级访问学者,2004~2005年)。主要从事东亚国际关系与东亚合作、中日关系史、中国外交等的研究。独著或与他人合作出版《日本对华政策与国内政治》、《日本社会解读》、《多边主义与东亚合作》等著作多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