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论韩国儒学的特点
在线阅读 收藏

儒学对中国、韩国、日本、越南等国的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哲学、教育、艺术、科技以及典章制度、伦理道德、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均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它是东亚各民族精神的最重要的源头活水之一,也是东亚各民族不断创业的精神财富之一。

21世纪,人类和东亚共同面临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的心灵和各文明之间的冲突,并由此五大冲突而带来五大危机,即生态危机、人文危机、道德危机、精神危机、价值危机,直接威胁着人类和东亚的生存和发展。如何化解五大冲突和危机,东亚儒学文化能否对此作出回应,能否具有化解的资源?笔者认为,儒家创始人孔子讲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便是化解此五大冲突和危机的指导原理和操作方法。它为人类的“安身立命”启示了方向,为家国的“修齐治平”开出了理路。这就是说,儒学在现代社会仍有其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在全球理念的视阈中,在与中国儒学的比较中来研究韩国儒学,可以显示韩国儒学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在和合学视野下,韩国儒学的特点可以放在和体仁用、和体礼用、和体义用的视阈来观察;也可以从纵观、横观、合观三个方面来看:纵的维度是历史演化,横的维度是对其横断面的概括,合的维度是纵横融突的和合。

从纵的维度来看,儒学在韩国的传播和发展可分为两个大的阶段:前一个阶段是引进、受容、与本土文化相结合的融突期(从公元前3世纪到统一新罗、高丽时期),以儒家经验理性的道德伦理为特点;后一个阶段是发展、创新与对佛道文化批判的和合期,以理学儒学的道德的形而上下相合一为其特征。细可分为四个阶段,前后均可分为二:公元前3世纪左右到三国时期为传授期,统一新罗和高丽时期为融合期,是为前期;朝鲜朝为造极期,1910年日本占领朝鲜,朝鲜朝灭亡,为延续期,是为后期。在此四期的演变过程中,儒学由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以及儒学自身的理论形态的变换、思维内涵的变化等内外原因的转变,而呈现出其独有特点。这些特点是韩国儒教精神的精华,也是韩国民族精神的体现。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