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全球化”趋势中的韩国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收藏

中韩两国都是文明古国,历经几千年的文化发展过程,奠定了深厚的文化传统基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观念、思考方式、生活习俗,当然,还有自己的独特语言表达方法。

中韩两国的这些传统文化特征基本上都是在农业社会的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适应了农业社会的需要。中韩两国都没有经历过资本主义工业社会从初始到成熟,再到发达这样一个长达几百年的漫长的演进过程,但是到了20世纪的下半叶,突然地跃进到了工业社会时期,而且这时候就全世界的发展水平而言,已经进入了高度发展的工业化社会阶段,有人称之为“后工业社会”。今天,人们已经在大谈“全球化”(globalization)的问题了。

因此,中韩两国都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如何使我们原有的产生于农业社会的传统文化能够适应工业时代的需要,如何使我们的传统文化仍然能够成为引导现代社会前进的动力而不是阻力。

面对不同文化的侵袭,尤其是发源于欧洲的西洋文明传入以后,中韩两国的知识界几乎作出了类同的反应。有人主张“全盘西化”,有人主张“固守传统”,当然也有介于此两者之间的人士主张“改造传统,适应时代”。

其实,这种争论是一个传统文化受到冲击、开始变化的过程,在一百多年以前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就已经在中韩两国开始了。但是由于中韩两国人民当时都处于“民族存亡”的大危机时期,维护“民族独立”的问题成为两国人民面对的头等大事,知识界的精英人士几乎都投身于这一大事业中去了。当时两国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保存我们的民族文化不被侵略者消灭,如何保护我们的民族自身不被灭绝。

到了20世纪50年代以后,改造传统文化,顺应时代需要的问题已经成为我们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了。如今,面对着“全球化”的新形势,更是成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了。

1999年笔者在首尔居住了三个月,在这期间曾经关注过这样一个问题:发现在今日的韩国,大力倡导“固守传统文化”的人还是有的,有一个叫做“安东”的地方,被人们称为“儒教文化之乡”,那儿仍然有人“保持着冠、婚、丧、祭等(儒家)礼仪和风俗习惯”。但是,毕竟这是极少数人的主张。比较多的人,尤其是在年轻人中间,倡导“全盘西化”。他们认为民族传统文化已经成为社会进步的阻力,应该抛弃。但是,韩国学术界的众多学者还是认识到韩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他们不赞成完全抛弃传统文化,而是倡导改造传统文化使之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他们主张“给予儒学新的生命”。

其实,今天中国学术界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与韩国的情况是极其相似的,基本上存在三种态度:全盘西化、固守传统、改造传统。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改革传统文化,使之适应现代社会”,是最为实际的道路。

中韩传统文化具有厚实的底蕴。几千年演变的历史证明它有能力吸收一切外来文化,将其融为一体,成为本民族原有文化的一部分。吸收佛教文化是最为成功的一个例子。

今天的现实情况虽然不同于过去,但中韩两国传统文化仍然是具有生命力的文化。中韩两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源自于孔子时期的儒家文化,在儒家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多种不同的文化因素(如佛、道等),演变发展到如今的这种传统文化。

儒家学说的思想体系基本上是一种政治伦理思想体系,其最为核心的思想观念就是孔子所主张的“仁”。按照孔子的解释即是“仁者爱人”。这是一个贯彻人类历史始终的题材,没有时代的局限性,永远不会过时。这也是全人类所共同拥有的最终理想——人人相亲相爱。

中韩两国人民都有一个极其优良的传统习惯,即善于从人类本身的活动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这说明中韩两国人民不愿意接受某种先验的观念,用它来束缚自己,也不想从某种观念出发去设计任何一种未来社会的蓝图,而是从现实生活中去总结经验与教训,由此探索出正确的前进道路,即人们所说的“摸着石头过河”。

因此,我们无需抛弃传统文化中最为基本的内容,而只要善于吸收其他文明社会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用它们来改造或充实我们的固有文化,这样就能够促使我们的传统文化继续发扬光大,从而使其适应今日时代的需要。当然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除传统文化中的某些糟粕或不合时宜的内容。

美国著名的女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曾经说过:世界上有一种“善于整合的文化”,由于它自身具有比较强大的文化基因,它能够把外来的文化因素完全同化到原有的文化传统中去。我认为中韩传统文化就是这样的文化。

再说,中韩的传统文化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已经深入中韩两国社会的民众心中了,要想把它完全清除出去,不仅不可能,而且也没有必要。顺应历史的发展,吸收外来的优秀文化,改造传统文化,以求使其成为世界的先进文化之一,才是最为理想的道路,也是阻力最小的道路。“全球化”绝对不是“西方化”,也不可能是以某一种文化或思想同化全地球的文化或同化全人类的过程。也许在将来有一天,全世界各种文化中的优秀成分会汇合成一种全人类都愿意接受的全球性文化,但那是在相当遥远的将来。

近年,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断言:今天的世界已进入了一个“全球政治开始沿文化线被重构”的时期。“以文明为基础的世界秩序在出现”,因此将会出现严重的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他认为“西方国家的普世主义日益把它引向同其他文明的冲突,最严重的是同伊斯兰和中国的冲突”。回顾历史,不同文化之间确实存在过许多的冲突,但是如果更深入地观察历史,你会发现这些冲突的最根本原因并不是文化的分歧,而是实际利益(经济、政治)之间的冲突。

文化之间有冲突或者冲撞,但是往往在冲撞或冲突之后就会出现一个融合的过程,结果融合成为一种新的文化。因此,我们不应该仅仅考虑冲突与冲撞,更应该关注与推进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相互取长补短。

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本文原载《韩国研究论丛》第九辑)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