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尤庵宋时烈与王充:功利主义文学观的普遍性问题
在线阅读 收藏

关于朝鲜时代道学家尤庵宋时烈(1607~1689)的文学观,据浅见所及,在韩国已有两篇论文做了专门研究,在中国则尚未有人给予注意。韩国的这两篇论文,一篇是金学主的《尤庵的诗观与诗》,471797一篇是李香培的《尤庵宋时烈的文学论研究》,471798其中,李香培的论文,大量地发掘和整理了尤庵的文学观材料,对尤庵的文学观做了仔细的分析,可说是迄今为止对尤庵文学观的一个最全面的研究。两篇论文在研究视角上有一个共同点,即都是从“道学”的角度来把握尤庵文学观的基本特征。这应该说是确凿无疑的至论,我对此亦完全表示赞同。不过,我曾经接触过汉代思想家王充(公元27~约97)的作品,对于王充的文学观稍有了解。471799现在看了尤庵的文学观,觉得与王充的相合之处颇多。尤庵是一个纯然的道学家,一个儒家思想的坚定信徒,而王充却是一个“异端”思想家,一个所有思想(包括儒家思想)的怀疑者和批判者,可以说,他们正好分别处于传统思想的两端。在这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的文学观中,怎么会有那么多的相似之处呢?我对此不能不感到兴味盎然。与此同时,我不禁联想起了另一件事情,即现代中国的文人们,曾经公开地宣称要与传统思想——大概主要是指儒家思想——决裂,为此而对过去占有正统地位的儒家文学观,尤其是像尤庵那样道学家的文学观,发起过一次又一次的冲击;然而,他们所主张的“革命性”的文学观,比如像长期占有正统地位的“现实主义”文学观,其中却有相当的部分,与传统的儒家文学观一致。而且有意思的是,在传统的儒家文学观“受难”的同时,在现代中国的各种文学史或批评史论著中,王充的文学观却仍然受到了肯定的评价,尽管它与传统的儒家文学观颇有相似之处。简而言之,虽说在王充、道学家和现代中国文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思想和精神断层,但在他们的文学观中,却隐然具有某种相通的东西。这种相通的东西,就是对于文学的功利主义态度,人们一般称之为功利主义文学观。所谓功利主义文学观,借用刘若愚的话来说,就是“基于文学是达到政治、社会、道德,或教育目的的手段这种概念”。471800因而,笔者认为,除了思想流派的属性(比如王充的“异端性”,尤庵的“道学性”,现代中国文人的“革命性”)之外,还可用更为宏观和超越的眼光,从诸如功利主义文学观这样的角度,去看待他们的文学观之间的共同点,并由此加深对于功利主义文学观普遍性的认识,也进而加深对于一般的文学理论的普遍性的认识。本文即试图通过对于尤庵和王充的文学观的比较,从一个侧面接近功利主义文学观的普遍性问题。471801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