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当代国际金融货币体系的若干基本特征——当代国际金融货币体系与“布雷顿森林国际金融货币体系”游戏规则之比较
在线阅读 收藏

当前,关于我国的金融改革和金融运行中的一些动态和问题正在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些动态和问题,有的出自国内,有的源自国外。比如,近几年来,美国在金融领域从三个方面对我施压:其一是压我国对金融体制实施连他们都从未践行过的“金融自由化”改革;其二是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方面,压我国实行汇率市场化改革;其三是压我按照他们设定的25%~40%的幅度提高人民币的汇率。美国的国际垄断资本——金融寡头集团在我国改革的关键时期、攻坚阶段,紧锣密鼓地施加这些压力,其用心并不难理解。然而,我们国内有些人对美国国际垄断资本——金融寡头集团的罪恶用心就是缺乏足够的警惕。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当代国际金融货币体系的本质及其主要特征加以充分揭露。

金融作为经济运行的血液和命脉,其体制由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经济制度、经济体制的性质所决定。人类迈入资本主义社会后,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大致已经经历了自由竞争、国家垄断两个阶段;自20世纪70年代起,开始向国际金融资本垄断阶段过渡。与此相适应,国际金融货币体系也大致经历了金本位制、“美元—黄金本位制”两种体系;自20世纪70年代起,开始向“以美元为霸主的浮动汇率制”或“准美元本位+浮动汇率制”体制过渡。当代的国际金融货币体系,就是“以美元为霸主的浮动汇率制”或“准美元本位+浮动汇率制”体系,它是由以“金汇兑本位”或“美元—黄金本位”也即“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脱胎而来的。我们将当代国际金融货币体系的游戏规则同“布雷顿森林国际金融货币体系”进行一番比较,当代国际金融货币体系的国际垄断资本全球扩张平台的本质特征便会暴露得十分清楚。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确立的“布雷顿森林国际金融货币体系”,是美、英新老帝国主义霸主国家的国家垄断资本,在国际金融领域既争夺金融霸权又适当妥协的结果。其游戏规则的要点有三。一是美元代替黄金成为国际贸易支付、结算和国际储备的工具,确立了美元在国际金融货币体系中的中心地位。二是确立了“美元与黄金挂钩”的原则,这具有双重含义:其一是美元具有等同于黄金的地位;其二是规定美元的发行(量)必须以美国的黄金储备为依据,就是说,美元的发行量要受美国的黄金储备量的制约;三是确定了“各国货币同美元挂钩”的原则,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只能在美元平价汇率上下1%的幅度内浮动。

步入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信息网络技术为中心的高新技术革命兴起,促进社会生产力迅猛发展,推动资本主义由国家垄断向国际金融资本垄断过渡。(其标志性指标:在经济领域,跨国公司异军突起,到20世纪末,全球跨国公司达6万多家,控制着世界生产的40%,全球国际贸易的50%~60%,全球国际技术贸易的70%,对外直接投资的90%以上。)与资本主义国家垄断阶段相适应的“布雷顿森林国际金融货币体系”的某些规则如“美元同黄金挂钩”等,已经不适应国际金融垄断资本全球扩张的需要。于是,1976年由美国操纵草拟了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的某些条款进行修订的“建议”,即“牙买加协定”。1978年该协定正式生效,意味着当代国际金融体系的基本框架出笼。后又经过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调整、充实,特别是强制推行新自由主义的金融自由化等,最终形成了当代的由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将这一体系的游戏规则同“布雷顿森林国际金融货币体系”进行比较,我们发现以下几个显著特征。

其一,降低黄金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作用,进一步强化了美元在国际金融货币体系中的霸主地位。在“布雷顿森林国际金融货币体系”中,美元发行量必须由美国的黄金储备量来决定,就是说,美元的发行要受美国黄金储备的制约;现行的、当代的国际金融货币体系,解除了这一制约,这就意味着只要国际贸易支付、结算和外汇储备有需求,美国金融寡头便可开动印钞机印制美元,以获取巨额铸币收益。

特别应该指出的是,为了制造这种“需求”(特别是国际外汇储备需求),美国的国际垄断资本——金融寡头集团豢养了一大批如索罗斯之流的金融大鳄,专在世界各地投机套利、制造金融地震,进而借机发他国的“国难财”,并借此迫使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弱势国家增加外汇储备以维护自身的金融安全。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便是一个典型案例。亚洲金融危机后,亚洲各国纷纷增加外汇储备。以韩国为例,1997年危机爆发前或爆发初期,外汇储备300亿美元左右,至今不到10年,外汇储备已达2200多亿美元,增加将近6倍,增加净额近2000亿美元。如果将我国包括在内,即使不算日本,东亚各国近十年增加的外汇储备总值已逾万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是美元储备。美国靠这种“需求”大量印制纸币美元,大发横财。近几年来,美国每年贸易赤字达六七千亿美元,这就意味着美国每年用绿色纸片(美元),从国外巧取豪夺了六七千亿美元的商品财富!美国号称其每年的GDP 10万亿美元,仅靠“以币易货”从国外巧取豪夺的财富即占其年GDP的6%~7%。美国的国家垄断资本就是靠当代国家金融货币体系迅速膨胀的。

当代国际金融货币体系的显著特征之二:市场化的浮动汇率制进一步剥夺了经济弱势国家主要是发展中国家的货币定价权。在“布雷顿森林国际金融货币体系”下,规定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只能在美元平价汇率上下1%的幅度内浮动,这虽然对各国对本国货币的定价权已经有所限制,但各国在美元价汇率上下1%的空间内还有一定的定价权力;而当代国家金融货币体系的游戏规则,要求实现完全的利率、汇率市场化,这就差不多将各国在本国货币定价方面的权力剥夺殆尽。

显著特征之三:大力推行金融自由化,扼杀了经济弱势国家主要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金融主权。适应国际垄断资本全球扩张的需要,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美英国际垄断资本集团加大了在全球推行新自由主义的力度、步伐,集中表现在,推行金融自由化。其主要内容包括:实现完全的利率、汇率的自由化、市场化;改革境内外金融市场的分离状态,对外开放金融市场,实行外汇交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等。1990年出笼的“华盛顿共识”明确规定:实施利率市场化;采用具有竞争力的汇率制度(即完全的浮动汇率制度);放松对外资的限制等。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弱势国家,在发达国家的国际垄断资本集团制定的这些游戏规则面前,已经无金融主权可言。

在金融越来越成为现代经济命脉的情况下,金融自由化、投资自由化等游戏规则,使国际金融垄断资本有了一个控制全球经济的最重要的杠杆或“平台”;通过金融“扼制”,国际金融垄断资本把经济弱势国家的金融、经济命脉玩弄于股掌之上,甚至可以把整个世界经济体系牢固地置于他们的股掌之中。这,便是现代国际金融货币体系的本质!

当代国际金融体系是发达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国际垄断资本集团控制的,其游戏规则大多出自美、英金融寡头。在可预见的将来,国际垄断资本集团的经济实力还将凭借当代国际金融体系这个扩张平台进一步膨胀,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体系内不会有太多的发言权。我国是发展中的大国,而且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发展中大国,颠覆社会主义中国,进而控制中国是其既定方针;在经济领域对我国的进攻,当前正集中在金融领域。对此我们应有足够的认识。

(原载《科学决策》2007年第8期)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