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远(334~416年)被尊为中国净土宗初祖,俗姓贾,东晋时名僧,雁门楼烦(今山西原平县)人,出身于家境优裕的世家望族。早年广学儒家与道家经典,21岁时,与胞弟慧持一道前往太行恒山,亲近慕名已久的名僧道安并拜道安为师。其后慧远听道安讲《般若经》而豁然顿悟,深感佛法才是至上的真理,感叹自己过去所学的儒道九流皆糠秕,即与其弟共同剃发出家,对道安恭执弟子礼,以弘扬佛法为己任。
慧远精进不懈,24岁即开讲《般若经》,以其般若学的深厚素养而成为道安门下的上首,道安多次赞叹说:“使道流东国,其在远(引注:慧远)乎!”10403371对于慧远推动佛教在中国的流传与广布弘化,给予了很高的期许。其后,因避战乱,慧远遵师命分散,上庐山定居在东林寺,从此“三十余年,影不出山,迹不入俗”10403372,平日送客常以虎溪为界,深居庐山30多年,修行弘道,致力于大力弘扬净土法门。
慧远一方面坚持信仰的独立性,专撰《沙门不敬王者论》,从究竟义的层面上,力主维护僧人的独立信仰生活,维护佛教在世俗社会中的独立自主品位,拒绝王权对僧权的打压与侵蚀;另一方面则以佛法“情无取舍”10403373、普度众生的胸怀,不分华夷南北、朝野顺逆、僧俗亲疏而广泛结交,盛名之下,远近归服,使庐山僧团得以不断地发展壮大,佛法得以广泛地弘扬,庐山也因此成为了当时南方佛教的中心。慧远终不负道安的期望,成为道安之后的佛教首领,并被后人尊为中国净土宗的初祖。有学者认为慧远“极大地推动了佛教中国化的发展,在中国佛教史上耸立了一座丰碑”10403374。还有国外学者视慧远的出现,是佛教真正意义上征服中国的最关键转折点,“在这一时代,佛教最终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阶层,从刘宋朝王室到信佛的朝臣,直到没有文化的社会大众,并最终成为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10403375
净土宗,哲学思想,研究,印光思想,净土信仰,佛学大师